在2023年7月21日,美国正式宣布对台湾实施20%的对等关税,这一政策的税率显著高于日本和韩国的15%。这一消息迅速传播至台湾,刺激了岛内社交媒体上的激烈反应,许多网友纷纷涌入赖清德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评论与抨击。有台湾网友表示,赖清德身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既没有考虑到这一政策可能对台湾本土产业造成的冲击,也未能推出有效的企业补贴政策,反而忙于进行大规模的罢免运动,显示出他对职责的敷衍态度。对此,赖清德试图辩解,声称这20%的关税只是暂时的措施,因台湾与美国之间还在进行相关谈判,未来税率有可能会有所调整。
对此现象,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弘庭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赖清德如同“暂时性领导”,让台湾民众对未来充满疑惑和不安。他指出,台湾市场因政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面临恐慌局面,民众需要明确的信息和稳定的政策保障。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台湾和美国的最后一次谈判很可能并不愉快,否则台湾本应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策略,先行发布政策后再展开磋商。此外,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对赖清德提出了严厉批评,他指出20%的关税加上12%的税率损失,显示出民进党当局在外交上遭遇了严重失败。朱立伦的表态引发了蓝营内部两大人气人物蒋万安与卢秀燕的不同看法,对事件的解读各不相同。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蒋万安对此事件作出了直接的反应,他表示赖清德当局曾向台湾民众承诺关税将低于日本及韩国,结果现状却十分严峻,这无疑是行政上的失败。蒋万安认为,赖清德应该向民众公开谈判的过程,说明与美国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协商内容,以及台湾是否需要进一步对美国进行投资或开放市场,让民众拥有清晰的信息。
自从大规模的罢免运动开始后,蒋万安显然调整了与民进党的策略。他意识到,蓝营支持者不再希望看到过去的温文尔雅,而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强有力带领蓝营重返执政的领导者。因此,在这场大罢免中,他选择了与赖清德及民进党直接对抗,可以说,蒋万安坚定的反赖立场为他在蓝营内积累了不少政治声望。
相比之下,台中市长卢秀燕对美国征收20%关税的事件表示,这是一场重要的危机。她提到,大家在指责赖清德及其谈判团队时应当持谨慎态度,因为国际贸易谈判的复杂性不容小觑。随即,卢秀燕呼吁赖清德集中精力应对当前的财经危机,特别是要着手处理中南部的灾后重建问题。与蒋万安的直接对抗形成对比,卢秀燕对赖清德和民进党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
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自大罢免以来,卢秀燕对民进党的言辞相对克制,并未发表过多尖锐的批评。她或许认为,台中市有不少绿营支持者,保持言辞温和有助于维护她的高支持率,使自己在2028年的角逐中更具竞争力。然而,卢秀燕应当警惕侯友宜的教训,因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绿营的支持者通常会回归支持自己的阵营,而蓝营的支持者可能会对蓝营候选人产生犹豫不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