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今年6月,他在G7闭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方案,要求盟友们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200%的二级关税。这个提议让会议室瞬间陷入了沉默,七国领导人都低下头,没人敢发声回应。这个场景,仿佛传递着一种微妙的政治信号。
8月11日的深夜,随着中美之间的关税休战即将到期,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将原定的24%关税延长90天。与此同时,贝森特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抛出了另一个震撼性的言论:“中国如今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比前苏联更为强大。”这番话无疑加剧了全球对中国崛起的关注。而在本周五即将举行的“普特会”前夕,贝森特更是用一种极具挑衅的方式,隔空对外喊话:“现在是要么行动,要么闭嘴的时候了。”这一言辞直接而尖锐,暗示着美方对中国战略态势的紧迫感。
美国是否能真正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个问题从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到五角大楼的指挥中心,从国会的审议会议到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会议,一直在困扰着美国的决策者。尽管美国在过去24个月里施行了包括半导体出口管制、加征关税、限制金融合作等一系列强硬措施,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减缓中国的崛起速度。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出现任何妥协的迹象,反而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韧性,持续强化本土产业链的独立性与自主可控能力。
贝森特在近期的采访中不经意透露了一项令人深思的观点:与苏联时代不同,如今的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均展现出了与前苏联截然不同的特质。虽然表面上这番话似乎显得有些软弱,但细读其中的含义,却可以看出美方在此警告那些仍然抱有冷战思维的决策者:当前的中国,远非简单可以压制的对象。
从历史来看,美国的对外战略主要依赖三大维度:军事威慑、经济制裁和通过盟友的合围策略。在冷战时期,这些策略曾对抗苏联取得了相对成功。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消耗了苏联庞大的财政资源;通过控制国际油价,美国打击了苏联的外汇储备;而北约同盟对华约组织的军事压力也削弱了苏联的战略力量。然而,当这些策略应用于对华关系时,却遭遇了不同的情境。
1980年代的苏联,拥有超过5万辆主战坦克和440万现役军人,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然而,苏联过度依赖军备竞赛,忽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际油价暴跌的打击下,苏联的外汇储备迅速缩水,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粮食短缺。相较之下,中国的发展路径与苏联大相径庭。
在核威慑能力方面,中国虽不如苏联当年拥有庞大的核弹头储备,但却具备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拥有1.4万公里的超远射程,其战略威慑效果更加高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建立了海基、空基、陆基三位一体的完整核威慑体系,而苏联当年的核力量配置则显得不够现代化。
在常规军力上,中国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达到230万吨,超越了俄罗斯,位居全球第二。中国正在积极部署电磁炮、高超音速导弹等前沿武器,这些武器的投入使用,令美国同类项目屡次试射失败。而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强大军力的背后,是其世界领先的工业体系支撑。例如,055型驱逐舰的建设周期仅需24个月,而美国则缺乏同样强大的工业能力,无法快速实现军力的转化。
中国在军费投入方面也展现了高效的投资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将军费控制在GDP的1.3%左右,这一比例远低于苏联在冷战后期的15%。即使美国如今将军费提高了20%,其投入产出效率依然无法与中国相比。
此外,中国经济的韧性远超苏联。尽管苏联在1985年油价崩盘后,外汇储备蒸发三分之二,导致了粮食危机和社会崩溃,中国却通过产业链升级有效应对了经济风险。以华为昇腾AI芯片为例,其算力已经超越了英伟达特供版,此外,中芯国际也突破了7纳米芯片的生产瓶颈。
反观美国,经过三年的关税战,其对华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创下了2954亿美元的新高。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关税的70%成本,而通货膨胀依然持续高企。特朗普曾试图通过“芬太尼税”对中国施压,但中国通过稀土管制进行反制,使得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库存仅够支撑2.5个月的生产。而新能源车企由于钕铁硼的短缺,不得不减少生产。
贝森特称中国是“最大的经济对手”,这不仅是对中国崛起的认可,也透露出美方的战略焦虑。冷战时期,美国通过“铁幕政策”成功对抗苏联,如今试图在亚太地区上演类似的战略,但其盟友的态度却日渐分化。6月的意大利峰会期间,贝森特曾提出加征二级关税的方案,但被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明确反对,称“145%已经是极限税率”。反而,美国自己在4月中美关税战中也显得有些软弱,最终选择延续对华关税暂缓期,并转而对印度实施惩罚性关税。
在6月的七国集团(G7)会议上,贝森特曾提出是否对中国加征200%二级关税,但当他询问欧洲盟友时,所有的领导人都低下了头。就在美国以为成功施压时,盟友们开始出现裂痕,甚至在8月11日,美国再次签署了延长关税暂停的行政命令。然而中国迅速做出了对等回应,同样延长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暂停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上不断暴露出困境,甚至连盟友的支持也在逐渐削弱。近日,巴西总统卢拉宣布正式向WTO起诉美国的关税政策,印度等国也紧随其后,纷纷表示不满。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加剧,匈牙利外长公开指责美欧协议“漏洞百出”,而日本和韩国则不得不为美方的要求付出巨额投资。
尽管贝森特仍然试图推动遏制中国的时间表,美国财政部在8月15日向国会提交的《中国战略竞争框架》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在2026年前切断中俄90%的能源结算,但这一战略已经遭遇了来自现实的挑战。俄罗斯央行宣布人民币外汇储备占比升至35%,中石油也启动了北极LNG项目的人民币结算。这些事实表明,美国的战略布局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难题。
最终,七国集团的财长会议公报删除了所有关于“中国”的表述,只保留了一句话:“各国将在符合各自利益的领域展开合作。”法国《费加罗报》直言不讳:“美国独角戏,观众已退场。”美国的霸权体系,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