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5日,阿拉斯加美俄元首峰会刚落幕,特朗普就给这场会晤打了个“满分”,对着福克斯新闻镜头直言“会面进行得很顺利”。更受关注的是,他话锋一转,突然松口——之前嚷嚷着要对中国等俄罗斯石油买家加征“次级关税”,现在却说“无需立即考虑”,还补充道“可能在两三周内重新考虑”,等于直接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动手。
要知道,就在去安克雷奇的专机上,特朗普还撂狠话呢。当时他对着记者吹嘘,印度买了俄罗斯40%左右的石油,中国也买了不少,要是他搞“二级制裁”或“二级关税”,“对他们来说将是毁灭性的”。那会儿口气硬得很,可跟普京聊完,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外界看得明白,这哪是突然心软,分明是特朗普找着台阶了——之前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美国早就骑虎难下。
中国不是印度,上一轮关税战里,美国可是实实在在被打怕了,真要再动手,就怕中国的强硬反制让正在关键期的中美经贸谈判彻底黄掉,这个风险美国扛不住;可要是不打,又怕被人说“怕了中国”,现在借着美俄峰会的“好氛围”暂缓,正好顺坡下驴。
而且,特朗普这步棋,背后还有更现实的顾虑。美国务卿鲁比奥后来透了底,中国从俄罗斯买的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后会流回国际市场,欧洲不少国家都是这些成品油的买家。要是真对中国加征100%关税,掐断中俄原油贸易,欧洲那边油价就得暴涨,本来就被通胀压得喘不过气的欧洲,肯定得闹翻天。连美国自己也没好果子吃,特朗普一直催美联储降息,可通胀问题没解决,鲍威尔根本不松口,这时候要是油价再涨,通胀只会更难控制。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有美国绕不开的牌。咱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俄罗斯又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俄原油贸易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就像鲁比奥说的,上游断了,下游航空煤油、运输成本都会跟着涨,全球经贸都得受影响。还有稀土,之前博弈的时候,中国光凭“稀土牌”,就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让步。现在中美经贸谈判还在进行,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影响美国金融市场——4月份那回关税战,美国股市直接遭遇“黑天鹅”,这个教训特朗普可没忘。
不过别以为特朗普暂不动手,中国就能高枕无忧。看看印度的遭遇就知道,美国的关税政策从来都是“欺软怕硬”。峰会前,特朗普刚宣布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总关税飙到50%,8月28日就生效;峰会后,美印原定的贸易谈判直接取消,美方代表连访印计划都中止了,连个理由都不给。特朗普对印度下手毫不手软,对中国暂缓,本质是因为中国有实力让他忌惮,可不是他真心想缓和。
还有,特朗普说“两三周内重新考虑”,这就是个活口子。他向来反复无常,现在松口,可能是在观察美俄后续互动,也可能是想给中美经贸谈判埋个伏笔。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就强调,“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要是真敢再动歪心思,中方肯定奉陪到底。
所以,特朗普这次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不是什么“恩赐”,而是现实利益下的无奈选择。中方既要看到短期的缓和,更得保持警惕——毕竟,只要美国还想着用关税当筹码,这种“暂缓”就随时可能变卦,只有攥紧自己的供应链优势、保持反制能力,才能在博弈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