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举行“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数链协同提质增效”——浦江数链与石门二路街道区块链项目发布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小区可信档案馆V1.0”系统正式上线,精准解决小区账目不清、维修难溯、管理低效等痛点,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提速。
作为系统首发地、首用地的嘉发大厦是典型的商住混用小区,由两栋90年代建筑组成,共399户,其中住宅98户、办公用房301户。受历史原因与建筑特性影响,该大厦办公用房实际居住达294户,长期受“信息不对称”困扰:物业账目手工记录易致审计凭证丢失,换届审计常“卡壳”;维修记录缺乏有效留存,换维修工后需“从零开始”;二房东、短租房占比高却无统一管理;业委会与物业近半时间耗费在记账、整理凭证上,难以聚焦服务提质。
“要让居民清楚‘钱去哪了、事办得怎么样’,让管理者有‘准数据’、好决策。”基于此,嘉发大厦业委会尝试探索数字化路径提升物业治理能力,石门二路街道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联合浦江数链打造区块链数字档案系统,旨在以区块链技术赋能“6+N”信息公开落地,构建“好党建、好服务、好监管”的居民区治理特色。
“公示不是越细越好,关键是数据要‘用在刀刃上’。”业委会与居民区、居民代表多次商议明确了社区可信档案馆的系统定位——将小区物业服务运行的所有数据存储在安全、可信的区块链节点,聚焦“数据价值最大化”:审计时高效调取、公示时清晰呈现、决策时精准赋能,让数据“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后续将持续厘清数据应用与公示边界,既保透明合规,又不给小区添负担。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以实现“透明物业”为核心,围绕居民最关切的资金流向、维修追溯、诉求响应等问题,设计了五大功能亮点。资金可追溯功能将物业收入与维修支出拆解至最小颗粒度,所有记录经区块链存储不可篡改,彻底解决以往审计凭证易丢失、交接混乱的难题;维修服务全程留痕,避免重复维修和资源浪费;居民还可通过办理进度,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同时系统还对二房东及短租房信息进行链上动态管理,提升租赁行为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账算清了,居民信了,业委会才能轻装上阵管小区。”石门二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系统落地是街道运用区块链赋能物业治理的首次尝试,将通过物业服务“一本账”实现小区物业治理全过程记录、留痕,推动嘉发大厦小区迈入高效治理的新阶段。
下一步,街道将以嘉发大厦试点为基础,深化与浦江数链的战略合作,在完善系统功能、补充数据的同时,做实“需求导向、技术落地、价值优先”的数字化模式,待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让区块链成为驱动物业治理转型的“有效抓手”,为上海社区治理提供“石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