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协会旗下的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于9月5日发布了一份名为《赢得下一场战争:克服美国空军的容量、能力和战备危机》的报告。报告中坦承,现今的美国空军存在着“最老、最小、最不可靠”的问题,且不断强调中国空军的迅猛发展,双方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这种警觉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五角大楼每年发布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也反复提到中国空军在逐步赶超,美国空军在一些领域的优势已经逐渐被缩小。特别是2024年版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在无人机和远程打击领域的进步尤为显著,整体战力已经接近美军标准。虽然报告里看似客气,实际上已透露出对中国空军进步的焦虑。
中国空军这几年来一直在全方位提升自己,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空军已经稳稳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空军的“三剑客”——歼20、歼16和歼10系列,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主力战斗力。歼20自2011年首飞,2017年正式入役,年产超过100架,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350架以上。歼16则是重型多用途机,自2013年首飞以来,现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够上舰的专用电子战机。歼10系列,轻中型的主力机型,经过多次升级后,火力更强,已经达到了600架的数量,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区域。
与中国空军的崛起相比,美国空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F22、F35A、F15和F16的数量看似庞大,但这些飞机的实际战力并没有那么强大。F16服役超过30年,许多机体已经老化,战备率仅为70%。F15的退役计划也一再推迟,生产能力严重不足。F35A虽然技术先进,但生产和维护成本极高,且可用率仅为55%。中国的三大主力机型在过去15年间不断更新换代,平均服役年限不到10年,且都具备隐身、超视距作战、网络化等现代空军标配。
中国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战斗机的质量也极为出色。中国空军目前总共有超过2000架战斗机,其中四代以上的战机就超过1600架。相较之下,美军的战斗机数量只有1400多架,且这还是包括海军和陆军的飞机在内的数字。中国的空军力量分布均匀,从东海、南海到高原地区的航空旅都有布局,机动性极强。
飞行员的训练方面,中国飞行员每年飞行超过200小时,而美军的飞行员大约只有150小时,训练强度明显差距。中国空军的搭配也很独特,歼20负责制空,歼16可以打多面,歼10则负责机动,形成了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空中战斗组合。美国则在依赖F22隐身机,但由于数量少、维护成本高,其优势并不显著。
在生产能力方面,中国空军的产能远远领先。中国每年生产120架歼20,歼16和歼10C共计144架,四代半和五代机总产量达到260架。而美国的生产线效率相对低下,F35的生产乱象让每架战机的交付周期和成本都飙升。波音的生产效率也相对较差,F35每架的成本达到了1亿美元,而中国歼20的成本则低了一半,且维护费用也更为便宜。
中国的航空产业链几乎完全本土化,材料、发动机、软件等都由国内自给,而美军则依赖全球供应链,一旦供应链中断,整个系统会遭遇很大困难。中国的歼10和歼16在升级方面也非常迅速,不仅换装了相控阵雷达,还进行了网络优化和传感器融合,作战能力不断提升。相比之下,美国的F16已经老旧,F22的生产线早在2009年关闭,现在想重开生产线,其成本已经翻倍。
在反隐身方面,中国空军也在加速布局,研发了能够反制隐身战机的雷达和预警系统,甚至能够在200公里外锁定并发射导弹。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空战中,巴方的红旗9P导弹就成功锁定并击落了敌机。这种反隐身能力,使得中国空军即便面对隐身战机,也不至于处于劣势。
在未来,中国空军的产能和技术仍将继续提升,预计到2025年,歼20S的双座版将开始量产,歼35舰载隐身机也将在海军中服役,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空中优势。而美国则面临着预算紧张、腐败问题以及老旧设备的困境,想要追赶中国空军的脚步,恐怕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总之,从追赶到领先,中国空军已经凭借实打实的努力,成为全球空军的领先者。美国空军的危机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在于战备和整体能力的下降。中国空军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潜力上都遥遥领先,未来几年,中国的空军将继续稳步前进,守护国家安全,确保全球空中力量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