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顾家家居举办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邝广雄针对美国加征关税问题进行回应,“短期内对我司外贸零售订单会有一定程度的客观影响,但我司会积极通过加大越南基地、墨西哥基地、美国基地的产能效率发挥与产能扩充,降低关税对我司的影响。”
顾家家居之所以在业绩说明会上特别回应美国关税问题,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美国在家居行业等诸多领域不断加征关税。目前,美国仍是中国海外最大的家具市场,因此其关税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家居企业海外营收的重要因素。据中国家具协会报告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比例高达26%,排名第一。
短期来看,关税提高将直接提升了家居产品出口美国的成本,缩减家居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企业一旦选择提价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便会失去价格优势,导致订单流失。
近来美国对中关税的节节增高,早已使家居行业感受到了美国关税持续加码的压力。面对关税常态化风险,家居企业如何积极自救破局,已成为其是否能在海外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顾家家居 南方+ 景子妍 拍摄
在此背景下,头部家居企业纷纷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全球多点进行产能布局。在海外建立完整的生产基地,在当地完成核心生产,把“中国制造”变成”“全球制造”,便能更有效合规地控制关税成本。例如,顾家家居在越南、墨西哥、美国等地建设了总面积超65 万平方米的海外制造基地,从木材采购到床垫组装,大部分工序都在当地完成,其中墨西哥生产基地满足了《美墨加协定》,有效降低了床垫输美关税。
海外建厂是 “真本地化生产”,完全符合自贸协议规定,美国也难以找茬,即使未来的关税政策有所变化,海外生产基地也能就近供货,不必依赖单一市场,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关税风险。不过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建厂房、买设备,每一环都需要极高的投入,往往只有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才有能力承担。
除了调整产能,开拓新市场也是许多家居企业面对关税风险选择的破局之策。虽然美国目前仍是中国家具出口最重要的市场,但东欧、中亚、东南亚、澳洲等地还有着大量未被开发的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25年前5月,中国对东盟家具出口额逆势增长,越南市场订单量同比激增25%,马来西亚智能家具需求增长超40%。换个市场找增量,不仅可以规避美国关税,更能够有效降低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技术创新也是应对关税增长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企业有技术,产品就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拥有更高的产品溢价,即使关税有所增长,但品牌溢价足够覆盖成本,从而抵消部分关税压力。另一方面,技术认证还能直接降税,美国海关规定,再生材料占比超50% 的家具,或通过 CARB 环保认证的板材,可申请 15% 左右的关税减免。圣象集团依靠研发纳米竹纤维板材拿到 CARB 认证实现关税减免,据其公开财报,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 42.58 亿元,同比实现增长 9.55%。
圣象集团
面对美国关税持续加码的压力,中国家居企业已形成多维度、差异化的应对路径:或在全球多点进行产能布局,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或转向东欧、中亚、东南亚、澳洲等新兴市场开辟增量;或加大技术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溢价覆盖关税成本……
这些应对路径各有优劣,如何在关税风险中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对于所有家居企业而言都是一次挑战。然而,虽然美国关税带来的短期阵痛难免,但也在倒逼行业加速升级,推动行业从 “单一市场、低价竞争” 转向 “全球布局、价值驱动” 。关税压力虽然大,但逼着企业跳出舒适区,把竞争力扎在全球市场的规则里,长久来看未必是件坏事。
南方+见习记者 景子妍
南方+记者 柴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