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加拿大宣布减少对华部分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外界对加拿大外交政策调整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加拿大选择减免部分对华关税?这一变化背后又透露出什么样的外交信号?

近日,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她上任后首次访华,恰逢中加建交55周年,且两国经历了一段贸易摩擦期。此前,加拿大曾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和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则对加拿大的油菜籽和猪肉等产品加征反制关税。此举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然而,随着中加关系的历史时刻到来,加拿大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对华关系的意义,尤其在美国日益强化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加拿大意识到,如果继续沿着前总理特鲁多的路线走,可能会对本国产业带来更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阿南德来到了北京进行会谈。会谈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尽管中加关系曾经历波动,但两国仍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并且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希望加拿大能够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恢复互信与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发展轨道。阿南德也表达了相似的态度,表示加拿大愿意重新调整对华政策,重启各层级的沟通机制,并在经贸、能源、农业、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这一表态表明,加拿大的对华政策正在从“冻结”状态转向“重启”阶段。 回顾过去,从2024年起,加拿大政府曾盲目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并对钢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加拿大的油菜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对猪肉等产品加征了关税。结果,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油菜籽产业几乎遭遇了“重创”。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其中超过一半销往中国。中国市场的关闭直接让加拿大西部的农民面临经济困境。甚至有省长公开呼吁政府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以换取中方解除对油菜籽和猪肉的反制措施。

随着地方政府的压力增大,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段关系。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受贸易摩擦影响,加拿大制造业产值下滑超过8%,农业出口减少近三分之一。同时,通胀居高不下,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这使得加拿大政府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民调显示,去年超过六成的加拿大人支持对华电动车征税,而今年这一比例已经降到不到一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公众态度的转变,也为加拿大调整对华政策提供了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加拿大的政策调整是在现实压力下做出的理性决定。一方面,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不断强化,对加拿大的钢铁、木材等产品加征限制,这使得加拿大的产业处于两难境地;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加拿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除了油菜籽,中国还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年贸易额超过1180亿加元。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阿南德在访华前曾表示:“我们会在能合作的地方与中国合作,在必须挑战的地方提出挑战,但始终保持对话。”这句话体现了加拿大政府的现实主义态度:既要坚持价值观立场,又要最大化国家利益。这也是中加关系向务实方向发展的标志。

此外,这一轮中加互动还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许多中等国家正在寻求战略平衡。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与互利共赢,成为这些国家的另一种选择。尽管加拿大仍深受美国影响,但国内舆论和产业界越来越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并非“风险”,而是“必要”。有分析认为,中国无疑是卡尼政府寻求多元化外交的重要伙伴。未来,中加关系的发展,将成为观察加拿大外交策略变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