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6日14时45分左右,美国海军一架隶属于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MH-60R“海鹰”直升机,在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起飞执行任务时坠入南海海域。时隔半小时,另一架隶属于第22战斗机攻击中队的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同样在从“尼米兹”号起飞执行任务时坠入南海海域。机上全部机组人员已被救起。
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资料图)
关于事故起因,外界有不少猜测:有网民戏言,美国人这两天与中国谈判未果,一怒之下掉两架飞机死给中国看;有军事专家则认为,美军频繁在南海挑衅生事,舰机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因操作失误引发事故。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事故发生地点在南海,在中国的家门口开展军事演练时坠毁的,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源。

这些年,美国及其盟友的海空力量频繁在中国家门口活动,与中国军队的对峙和较量增多,极易发生碰撞风险。目前,这种风险并未呈现缓和迹象。10月24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埃里克・罗森巴赫与贝尔弗中心研究员克里斯・李在《纽约时报》刊发文章称,“中美距离战争仅一步之遥”。文章指出,与美苏对抗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美军事力量之间几乎没有可靠的实时沟通机制来化解意外危机。尽管中美曾有过一定程度的军事接触,却从未建立过像美苏那样可靠的危机保障体系。2022年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中美军事交流一度中断;即便在拜登政府任期后期,中美高层同意重启军事对话,双方沟通仍不稳定且不充分。因此文章建议,中美应保持联络渠道畅通,并建立持久的危机管理系统。
(图源:美联社)
从技术层面看,中美距离战争是否真的只有一步之遥?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及其盟友频繁在中国周边活动,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从这一角度而言,中美及其盟友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危机管控远远不够,技术层面搭建危机管理机制、控制风险固然必要;但要彻底消除“擦枪走火”的隐患,关键在于美国及其盟友改变态度,减少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威慑活动。你天天来别人家门口挑衅,却要求对方“不许还手”,这显然不现实。因此笔者认为,罗森巴赫与克里斯・李二人确实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存在偏差,本质上仍带有浓厚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

中美两军及外交渠道会保持沟通,但美国人的傲慢态度难以轻易改变。基于此,中国在军事层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万一与美国及其盟友在空中或海上发生摩擦,务必确保我方不吃亏,而且要把他们揍疼了。以西方人的行事逻辑,不吃点亏、不付出点代价,他们很难主动改变错误的态度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