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美国政坛又迎来一桩难堪的“自曝闹剧”。起因是一架波音747飞机,一架原属卡塔尔、特朗普口中“免费赠送给美国”的总统专机替代机。而据CNN等多家媒体揭露,所谓“卡塔尔好意送机”不过是特朗普政府一厢情愿、主动接洽的交易,所谓“礼物”只是特朗普版本的包装话术。幕布拉开,才发现这出“中东送礼”戏码,不仅拙劣,还很危险。
故事的开端是特朗普在5月11日社交媒体上高调发文,称卡塔尔“免费提供一架波音747给美国空军”,用作“空军一号”的临时替代机,还声称这是一笔“透明、公平、伟大”的交易,意图展现自己的“外交魅力”和“政府效率”。特朗普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不会拒绝这样的好意,那简直是疯了。”并暗指反对者是在无理取闹,拿“礼物”大做文章。然而不到一周,这个版本就被美国主流媒体无情戳破。
CNN在5月19日发布深度调查,援引四名直接知情人士明确指出:此次飞机交易的起点不是卡塔尔主动示好,而是特朗普政府主动寻求快速替换旧“空军一号”后,军方主动联系波音公司,而波音给出的替代机清单中,卡塔尔名列其中。随后,是美国国防部“主动接洽”卡塔尔政府提出购买事宜,并一度考虑租赁。
根据报道,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确认,是特朗普本人要求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帮助列出可购买的适用飞机资源,五角大楼随后与波音展开技术沟通,确定卡塔尔手中有一架波音747-8型飞机符合条件。在白宫表示支持后,卡塔尔才在这一背景下参与交易谈判。也就是说,所谓的“卡塔尔赠机”,本质上是白宫推动的“有偿获取”,更贴近一场军政商业交易,而非外交礼遇。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交易至今尚未落地。四名知情人士称,目前仍处于法律团队处理阶段,没有任何实质决定。一位知情官员甚至强调,“如果这在法律层面存在问题,卡塔尔将不会继续推进交易。”卡塔尔方面则谨慎回应,强调若该交易在美方法律框架内存在瑕疵,他们将主动撤回承诺。这进一步揭示出,这场“赠机秀”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本身就存在巨大疑问。
那么,特朗普为何在尚未敲定、且明知非礼物的前提下,急于将其对外宣传为“卡塔尔慷慨赠机”?答案并不复杂:他试图借此树立“个人外交魅力”的形象,同时绕过正常军购程序,规避国会审查机制,营造自己为国家“白捡一架飞机”的政治神话。而这一做法,恰恰踩在美国法律对政府接受外国政府赠与的红线上。
根据《美国宪法》“薪酬条款”,任何政府官员不得未经国会批准接受任何外国政府“礼物、报酬、头衔或职位”。特朗普如果坚持“赠机”说法,那此事本质就是一起未经国会授权的非法接受外国资助行为。如果不是“礼物”,那为何不坦率承认是军购谈判中的备选项?从公开信息看,特朗普显然试图在“现实交易”与“外交宣传”之间玩一场双簧,拿现实交易当礼物吹捧自己,又试图以“中东慷慨”模糊责任归属。
而这场“舆论逆转”的另一面,则是共和党内部的焦虑。原本特朗普团队以为这是可以包装成一次“天上掉飞机”的胜利消息,却没料到民主党人立刻抓住礼物争议痛击,指出其存在“影响安全程序、避开预算审批”的嫌疑。更出乎意料的是,连部分共和党参议员也表达担忧,警告特朗普不应在尚未完成法律审查前就急于将其定性为“外交成就”。本想借飞机拉高声望,结果却意外掀起了党内风暴。
从地缘角度看,此事还可能对美卡关系带来微妙影响。卡塔尔原本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其基地、能源与金融合作长期稳固。然而一旦这场交易被美国国内视为“非法礼物”或“政治献金”,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卡塔尔外交信誉,甚至引发该国对美接触方式的重新审视。卡塔尔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在回应中已明确表态:“我们没有试图影响美国政治,如果这被认定违法,我们将不履行任何提供。”其话中之意已然传递出“不要强行套话术”的警告意味。
为何一架飞机,竟能引发如此政治风暴?归根结底,这是特朗普对总统权力边界的再次试探。他多次试图将国家事务“企业化管理”,一切政治过程简化为“交易艺术”,习惯性跳过机构制衡机制,用“成功者话语”将政治合法性外包为个人谈判能力展示。而这场“赠机门”,不过是他一贯作风的延续,却也再一次暴露了其政治逻辑与宪政规则的冲突。
结局尚未明朗,但警钟已然敲响。如果这场交易被草率推进、未经国会审议即被接受,那么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飞机外交”“金钱军购”以“礼物”名义绕开监督?如果总统可以自行定义外交赠与、随意接受他国装备,美方宪政制度的基本防火墙将被撕出一个危险口子。
卡塔尔没有主动送礼,是特朗普先伸手;飞机不是“天降”,而是白宫去问的价。包装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一旦揭穿,就只剩下一场笨拙的政治表演。也许问题不在飞机,而在飞行员。若美国的方向盘握在一个自诩“聪明不拒礼”的人手中,真正该问的是:下一次,还有多少宪政底线,将被装进“外交包装箱”里运出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