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第五次谈判的结束,关于两国之间的关税细节逐渐被披露出来。此前,中国公布了三大关税细节,而这次美国白宫也披露了一些之前未曾提及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开的信息,本次中美在APEC会议期间达成的协议,确实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协议。如果该协议顺利执行,将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那么,白宫发布的这些细节具体是什么?中美未来的关系又会走向何方?今天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白宫公布关税细节,新增两项内幕
大家都知道,随着中国对美国采取限制稀土出口等反制措施,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然而,在APEC会议后,中美双方达成了为期一年的贸易战停火协议。根据之前中国发布的信息,中美谈判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点:
1. 美国将取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0%芬太尼税;
2. 美国将暂停实施9月底发布的“50%穿透性规则”,暂缓一年;

3. 美国将暂停对中国物流和造船业、海洋贸易进行301调查,延迟一年。
这三点大致上就是中国公布的内容,但对于稀土、大豆等问题没有详细说明。而这次白宫公布的消息,补充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根据美国白宫美东时间周六发布的消息,表明中美关税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由于芬太尼问题,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20%关税将减半至10%。按照美方的说法,这使得美国对华关税的总体税率从57%降至47%。虽然看起来10%的降幅不大,但实际上,这意味着美国对华总体关税下降了20%。这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及出口型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作为回应,中国同意将本月计划推出的稀土及稀土磁体出口管制推迟一年。这项措施涉及到汽车业、飞机制造业和军火行业等重要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取消这一管制,而是仅仅推迟一年。显然,尽管美国在关税方面做出了妥协,但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弃“稀土牌”。

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推迟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美国的终端用户和供应商可以继续从中国获得稀土、镓、锗、锑、石墨等材料的出口许可证。然而,美国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阻止稀土出口,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再次提高关税。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实际上是建立在“稀土平衡”之上的,双方都在这一领域进行博弈。

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美国暂停对华制裁

除了稀土问题,中美谈判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大豆贸易。白宫表示,中国同意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购买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且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美国大豆。同时,中国还同意恢复购买美国的高粱和硬木。
从数字上看,这一要求低于2024年中国实际采购的美国大豆数量,因此并不算过高。那么,美国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呢?美国表示,将同意暂停商务部扩大禁止购买美国技术产品的黑名单,这也包括半导体设备。也就是说,9月底发布的“50%出口禁令”将被暂停,并且未来不会再扩大。
这意味着,中美在制裁和反制裁方面达成了一种平衡。也可以说,导致中美贸易战的核心因素,若美国能够遵守承诺,将不再继续加剧。除此之外,白宫还宣布,暂停对中国港务费的301调查。特朗普同意暂停一年对中国建造、拥有、悬挂中国旗帜的船只征收港务费。而中国则同步取消了对美国的相关反制措施。因此,从10月开始征收的港务费也将取消,这对于中国的造船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芬太尼合作问题取得进展
最后,关于芬太尼问题的合作,中美双方也达成了共识。根据公报内容,中美将加强在芬太尼控制领域的合作,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在APEC会议上的谈判细节已经完全曝光。特朗普表示,如果双方能够遵守协议,未来很可能会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关系。如果特朗普能够尊重中国并守住信用,中美关系或将迎来一段较为和谐的“蜜月期”。
专家观点:协议或为“临时休战”
然而,专家们也指出,尽管这项协议为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这只是某种程度上的“临时休战”。因为中美之间并未解决根本性的结构性分歧。目前,两国在金融、芯片半导体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如果在某些关键领域再次出现冲突,中美之间的协议可能会面临严峻考验。

过去类似的协议也曾出现过,但特朗普往往会转身反悔。这也可能与当时美国反制的力度较小有关。此次第五轮谈判确实经历了更加激烈的制裁与反制裁,中美贸易战也因此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对特朗普来说,应该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总的来说,此次中美贸易协议将比之前几次更加稳定,并且可能迎来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从长远来看,只要美国有机会,仍可能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中国必须保持警觉,积极备战,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美关系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