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同意下调芬太尼关税,中方的措辞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中企或将恢复进口美国大豆,这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特殊信号?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前往韩国的途中,在空军一号上对媒体发表讲话,他主动提到,预计下周美国就会下调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芬太尼关税”,同时他也表示“相信中国会帮助美国解决芬太尼问题”,双方将在芬太尼问题上展开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此前本身就有管控芬太尼的合作机制,而且就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2019年建立的,中方还成为了全球首个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的国家。
但是随着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在2月1日,他签署行政令,以所谓“采购并允许非法芬太尼分销到美国,导致数千万美国人死亡”为理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而中美的芬太尼管控合作机制也陷入停滞。

如今特朗普主动提出要下调这项关税措施,这对于中美的经贸合作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特朗普的“芬太尼关税”,可以视为中美本轮关税战的起点,在美方宣布相关措施后,中方随后对美国包括农产品、能源在内的多项产品加征关税予以反制。
同样是在29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谈到相关问题时,也作出了积极回应。
郭嘉昆首先强调,中国是禁毒最坚决、政策最彻底、记录最良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列管物质最多、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随后郭嘉昆表示,中方对美国人民遭受的芬太尼危机表示同情,曾为此提供帮助并取得积极效果,对继续同美方开展合作持开放态度。美方应采取实际行动,为双方合作创造必要条件。
这番话也展现了中方的开放态度,只要美方采取实际行动取消无理的关税措施,那么中国愿意与美方重启管控芬太尼的合作机制。
对于美国而言,中美在管控芬太尼的问题上重新合作,还意味着更多,其中就包括美国十分想要的,中方恢复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因为就是由于美国制造的“芬太尼关税”,中方在反制措施中,就对美国大豆征收了25%的关税,在反制措施宣布后,美国大豆的对华出口订单便迅速被清零。

而经过本轮在马来西亚的经贸会谈后,贝森特就主动透露,北京方面已经同意“向美国农民进行大量农产品采购”,贝森特表示:“我认为,当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公布时,我们的大豆种植者会非常高兴,不仅是本季,未来几年也会如此。”
随后路透社与彭博社等媒体也纷纷爆料,称本周中企已经从美国下单了三船、约18万吨的大豆,预计将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份装船运输。

外交部在回应相关话题时,只是表示:“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具体的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询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方其实并没有否认相关消息的真实性,只不过具体情况还需要等待有关部门发布通告。而且在本轮的经贸磋商后,中美双方说的都是,双方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接下来还需要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只是对美国大豆加征了关税,并没有禁止进口美国大豆,因此即便是有中企进口美国大豆,本身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根据报道,这一次中企的订单分量并不多,很明显只是初步的尝试。
正如外交部所说,中美经贸关系的恢复,还需要美方采取实际行动,为双方合作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