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超过三年。在这期间,美国经历了特朗普的重新上台,许多人原以为战争会迅速结束,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特朗普刚一上任便放出了狠话,他威胁说,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在50天内不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加征高达100%的二次关税。这一威胁可不只是空口白话,它直接逼迫各国做出选择。面对这一局势,欧洲方面,北约秘书长吕特急忙表态,感谢特朗普批准军援,并表示欧洲愿意为此买单。简而言之,就是美国负责武器供应,欧洲提供资金,而乌克兰则继续承受俄罗斯的攻击。看似这是一套双管齐下的战略,通过经济压力与军事支持相结合,逼迫普京作出让步。然而,俄罗斯方面似乎并不慌乱,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冷静回应称,俄美之间的对话还会继续,并未做出太多激烈反应。甚至莫斯科股市略有上涨,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反应可能只是表面现象,俄罗斯的潜在弱点其实越来越难掩盖。
特朗普的威胁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他明确表示,美国将首先向乌克兰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爱国者导弹,但费用则由欧洲完全承担。如果协议未能达成,美国将启动对俄罗斯及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征收100%关税。这一措施显然剑指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因为这些国家的贸易伙伴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庞大。印度和日本立即表示反对,印度政府已经开始研究对美国部分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涉及的产品包括飞机和饮料。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公开表态称,美国汽车在日本销售不佳,并非因为贸易不平衡,而是因为设计问题,如左侧驾驶、车体过大、油耗过高。与此同时,欧盟也不甘示弱,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已开始制定对美加征关税的清单。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收到了特朗普的警告信,面临25%至40%的关税压力,各国的外交官员纷纷开会商讨应对策略。这些轮番反击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如他所想那般顺利。尽管他宣称6月的关税政策为美国带来了250亿美元的收入,但这些钱大部分是从美国普通民众的口袋里拿走的。而且,国际贸易战的爆发让美国企业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回到俄罗斯,虽然他们在表面上显得相当冷静,但两大主要问题已经暴露无遗。首先是人力短缺问题。随着战事的持续,俄罗斯军队损失惨重,预计到2025年夏天,总伤亡人数可能达到100万。乌克兰方面征兵困难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虽然俄罗斯未曾明确承认,但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窥见端倪。例如,普京在2025年7月8日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加入俄罗斯军队,这项措施将一直延续到动员期、戒严或战事结束。事实上,俄罗斯早在2022年就开始简化外国人入伍的程序,到2023年5月进一步放宽,2024年1月加速了外国战斗员获得俄罗斯公民身份的速度。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本原因就是国内征兵无法满足需求,只能依靠外籍人士来填补空缺。根据英国国防部的情报,2023年4月到2024年5月期间,俄罗斯共招募了1500多名外国士兵,主要来自南亚、东亚、前苏联共和国和非洲。提供金融激励和公民身份成为主要吸引手段,但这些外籍士兵大多数被直接送到前线,沦为炮灰。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的推进速度缓慢,部分原因就是人力不足,导致伤亡率居高不下。有智库分析称,如果俄罗斯按照当前的进攻速度,完全占领乌克兰可能需要89年时间。人力不足的问题绝非小事,它成为了俄罗斯的一个明显弱点。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则是经济压力。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主权资产,能源出口也遭遇了制裁,俄罗斯被迫采取节省开支的措施。一方面,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主动与中国展开合作,寻求扩大石油和煤炭的交易;另一方面,普京在2025年6月27日宣布,从2026年起俄罗斯将开始减少军费开支。这一表态看似是在回应北约增加军费的举动,实际上却反映了俄罗斯长期战事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2025年,俄罗斯的军费预算将达到1700亿美元,占GDP的8%,然而其经济增速却仅为2.5%,通胀水平高企,劳动力短缺也已成为常态。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警告称,战时经济的增长已接近瓶颈,资源越来越匮乏,财政部甚至将2025年的预算赤字提高到GDP的1.7%,这意味着俄罗斯将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来填补这个缺口。西方的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前景变得非常暗淡,工业产能受到限制,进口依赖加剧。2024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就已经超过了整个欧洲的总和,而到2025年,俄罗斯可能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私营企业债台高筑,消费需求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普京虽声称减少军费取决于战争的进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若战争持续下去,俄罗斯的经济和人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至于美国,虽然看起来强势,但也面临一些自身的难题。特朗普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并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但实际的军援规模远远没有泽连斯基所期望的那样庞大。中东战场的消耗使得美国的防空弹药库存紧张,爱国者导弹的库存仅能满足五角大楼军事计划的25%。根据《卫报》的报道,美国能够提供给乌克兰的导弹数量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有效保护乌克兰的城市免受攻击。
特朗普在7月13日曾表示,6月的关税政策让美国赚取了250亿美元,但这些收入实际上是通过美国消费者的支出来实现的。各国的反击使得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印度和日本的反制措施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的出口。《彭博社》也提到,美国官员可能会在大阪世博会上采取行动,针对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石破茂则强调,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各国都在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谁也不愿意屈服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总的来说,这场关税战与军事博弈暴露了各方的软肋。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大棒逼迫各方达成协议,但各国的反击让他头痛不已。俄罗斯面临着人力和财政的双重压力,而乌克兰则依靠西方的军援维持着战斗力,但库存有限,谈判桌上依旧要看大国的面子。最终,这场冲突的延续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没有赢家,只有通过谈判,才可能找到出路。但在目前的局势下,关键时刻似乎没人愿意先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