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哀嚎!这声音中包含了震惊、愤怒和一丝绝望。整个日本社会几乎都在哀叹:“美国!你怎么能如此不给面子?”这是整个东瀛岛屿的集体悲鸣,痛苦的情绪弥漫开来,响彻四方。
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直指特朗普政府那挥向日本经济的“致命一刀”——25%的关税!这种关税简直像一柄“亡国之刃”!日本媒体和产业界的声音并非在危言耸听,而是充满了真实的恐惧和焦虑。这25%的关税,就像一记重拳,直击日本经济的最后支柱——汽车产业!如果这一政策落实,这无疑会对已经疲惫不堪的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面临结构性崩溃的危险。虽然说“亡国”或许有些夸张,但日本经济的动荡和困境绝非小事,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元气大伤,甚至可能面临崩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毫不理会外界的反对声,仿佛一辆失控的重型卡车,正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这位前总统兼现任候选人,似乎把关税当成了解决一切贸易问题的万能钥匙,它更是他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恐吓全球盟友的“核武器”。
但朋友们,千万别被那满天的推文和喧嚣的“捷报”给迷了眼!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每天都在宣布“伟大”的贸易协议:与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协议,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推文,让人应接不暇。更别提他更新的加税计划:今天是日本、韩国,明天是欧盟,后天又是巴西……看似他正在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然而,真正按下协议、签字盖章的,实际上至今也不过只有一个国家!你猜是谁?越南!这不禁让人感到讽刺和荒唐。
越南,被特朗普当作“成功的典范”,成为首个在关税下“低头”的国家。然而,这个“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苦涩与无奈。越南代表团在谈判过程中本以为达成的协议是将关税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11%。可当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宣布时,关税突然从11%变成了20%。越南的代表团当场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差距竟然如此之大!特朗普的谈判手段,几乎可以用“出尔反尔”来形容,令越南人感到深深的无奈。
直到今天,越南政府依然没有公开任何关于新关税政策的实施细节。显然,越南政府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确实与特朗普达成了一项协议,承认的数字是11%;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公开否认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的20%关税,毕竟,谁敢与特朗普对着干?他们只能沉默,等待着未来是否会有所变化。
越南的遭遇,实际上向世界展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丛林法则”——强者为尊,承诺随时可以改变。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目前深陷困境的日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警示。
日本的处境,简直就是一场悲剧。近年来,日本的经济每况愈下,产业优势不断丧失。曾经引以为傲的电子、家电行业如今已难觅辉煌。如今,唯一支撑日本经济的,就是汽车产业,这已成了支撑其出口和就业的命脉。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斯巴鲁等车企,几乎是日本经济的最后底牌。
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下之前,日本实际上还抱有一丝幻想。毕竟,他们看到了美国推行大规模制造业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而且特朗普还明确表示不喜欢电动汽车,也不希望给新能源车提供过多补贴。这让日本人一度以为,自己在美国的燃油车市场可以趁机获益。毕竟,日本的七大汽车巨头大多以燃油车为主,尽管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努力追赶,但也没有一个品牌真正能与全球一流车企竞争。
日本人甚至幻想着,趁着美国本土车企忙于电动化转型时,日本的燃油车可以重新打入美国市场,收复失地,重新崛起。然而,现实打破了他们的美梦。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管你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全都照单全收!25%的关税直接砸向了日本汽车的进口(包括核心零部件)。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团队对日本的抗议和请求反应冷漠,几乎没有任何回应,这种“无视”比直接的拒绝还要让日本人感到屈辱和恐慌。
因此,日本媒体的“哀嚎”几乎达到了极点!他们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被背叛的委屈和深深的危机感:“在美国眼中,难道我们已经不再重要吗?连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这种担忧似乎是有依据的。去年,日本曾保持了数十年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但如今已被德国超越。今年,按照目前的趋势,印度极有可能再度超越日本,将其挤到全球第五的位置。
更加悲观的预测指出,如果日本的汽车产业真因这25%的关税遭到重创,那么未来几年内,日本经济的总量可能会急剧下降,甚至滑落到全球第十的位置,与韩国并列。而事实上,日本的人均GDP已经被韩国赶超,这对骄傲的日本人来说,既是耻辱也是一种无奈的事实。
在这种四面楚歌、经济不断失血的情况下,特朗普的“冷漠”态度是如此明显。这种不以经济实力和反制手段为依托的国家,其议价能力无疑大大削弱。日本的哀嚎,实质上是对自身经济衰退、战略空间日益缩小、核心产业岌岌可危的深深无力感的体现。
这25%的关税,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日本经济头顶。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很快我们会看到,日本的最后支柱——汽车产业,是否会因为这一“致命一击”迅速崩塌。而答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