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 17 日消息,美方代表已取消原定访印行程。这一突发举动,让本就紧张的美印贸易关系再生变数。
2025 年 4 月至 7 月,美国连续四个月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曾达成共识,计划到 2030 年将双边年贸易额提升至 5000 亿美元。彼时频繁的经贸互动,让外界一度看好两国关系前景。美国近期多次释放加征关税信号。其理由包括印度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以及印度市场存在的贸易壁垒。按照美方最新方案,部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可能升至 50%。
印度外交部对此明确表态,认为美方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官方强调,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方取消访问,被解读为谈判中的施压手段。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美国一直希望获得更大的印度市场准入空间。此次暂停磋商,意在迫使印度在关键议题上让步。
印度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态度坚决。进口俄罗斯石油关系到印度能源安全与经济成本控制,贸然调整将引发连锁反应。贸易壁垒的设置则关乎本土产业保护,过度迎合美国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高关税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已初现端倪。法里达集团作为印度对美出口大户,因关税政策调整,新订单已完全停滞,涉及金额约 1.14 亿美元的合作项目陷入冻结。
彭博经济研究的模型显示,若 50% 的关税政策持续实施,印度对美出口规模可能萎缩 60%,这将直接威胁到印度近 1% 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印双方仍存在继续谈判的可能性。两国在贸易领域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地缘政治层面也有合作需求。后续磋商大概率会围绕关税税率、市场准入条件等核心议题展开。
印度正悄然调整外交策略。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持续深化,同时积极探索与中国等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空间,试图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这场贸易摩擦已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涟漪效应。亚洲地区的供应链正在重新调整,多个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印两国的贸易和外交互动模式,以规避潜在风险。
美印关系的走向,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贸易摩擦背后是国家利益的深度博弈,双方能否找到平衡点,将决定未来数年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