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华创鑫睿(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华创鑫睿”)因旗下基金到期清算,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部分山西汾酒股份,减持数量不超过1620.06万股。本次减持计划不会改变华润创业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华润创业将通过华创鑫睿继续持有公司股份,没有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华创鑫睿缘何突然减持?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小幅减持计划,是基金到期后的“常规操作”,属于正常的基金管理范畴:
根据私募基金行业惯例,基金产品设有明确的存续期限,到期后必须进行清算退出,这是基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必然要求,与所投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无必然联系。
微量减持,不减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完成后,华润继续保持除山西国资外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在行业看来,这一持股结构充分体现了华润对汾酒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二者将继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此次减持不会影响二者深度协同的合作关系。
复盘华润汾酒“教科书级合作”:相互赋能造就“汾酒速度”
回顾华润与汾酒的携手历程,这段长达七年的合作已成为中国白酒产业与资本融合的典范案例。
2018年,华润系通过华创鑫睿平台以51.6亿元受让汾酒11.45%股权,成为汾酒第二大股东。这一合作在当时被业内视为一场“资本跨界饮酒”的大胆尝试,但七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成功价值。
华润入主后,将其在消费品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深度注入汾酒体系,不仅在董事会派驻具有华润背景的董事和高管,更在经营层面大力赋能汾酒,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极大促进了汾酒管理水平提升。
在渠道整合方面,华润帮助汾酒接入其遍布全国的快消品网络:2019年玻汾成功导入雪花啤酒经销商部分渠道,山西省外销售收入水涨船高;2020年青花30进入华润旗下Ole精品超市系统;2021年,汾酒省外营收从2018年的40.21亿元增长到117.38亿元,全国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优质产品与高效渠道的协同作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汾酒速度。多年间,汾酒营收从93.8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60.11亿元,净利润同步大幅增长,稳居行业前三甲,“清香天下王者归来”照进现实。
双方的合作仍在持续深化和拓展。2024年5月,汾酒与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创业、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分别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与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5年5月,双方高层再度举行座谈,明确将在营销、科研、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今,双方进入了战略协同、生态共建的新阶段。特别是在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参与下,双方合作正从传统的渠道、管理赋能,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创新领域延伸,为汾酒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汾酒业绩彰显战略定力,长期价值获股东坚定看好
华润为何对汾酒高度肯定?纵观汾酒近期业绩表现,能够理解华润长期看好汾酒的信心来源。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周期性调整,行业整体产量、销售额及利润均承受一定压力。在“总量收缩、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企业能保持稳健前行极为不易。
在此环境下,山西汾酒交出的半年报显得颇具含金量。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汾酒实现营业收入239.64亿元,同比增长5.35%;净利润85.05亿元,同比增长1.13%。这一增速看似平缓,实则是行业逆风局中为数不多的正增长,充分展现了汾酒作为头部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这份韧性,源于其长期构建的健康产品、渠道体系。在产品端,公司坚持“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策略,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高端青花系列的增长有效对冲了市场波动。在渠道端,全国化布局持续深化,省外市场收入增速持续领先于省内市场,说明其全国性品牌地位日益巩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行业调整期依然坚持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显著增长,这为其未来品质升级和高端化竞争蓄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这意味着,汾酒的增长逻辑已经从追求爆发性的“加速度”,转变为更可持续、更健康的“稳增长”。这种在逆周期中展现出的强大定力,正是像华润这样的长期战略投资者所最为看重的品质。华润的持续看好和深化合作,正是基于对汾酒基本面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白酒高端化、品牌化长期趋势的坚定信心。
基于此,在行业看来,基金到期减持不会撼动二者合作根基,相反,二者的故事中,合作持续深化、感情升温才是核心主线。而对于汾酒而言,拥有一个既能提供庞大产业资源协同,又能坚定陪伴其穿越行业周期的战略股东,无疑是其应对未来挑战、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