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期对华推出团体旅游免签政策后,国内却掀起反对声浪。据《韩国时报》报道,已有超过5万民众在青瓦台官网联名请愿,要求执政党领袖李在明取消这项政策。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折射出韩国社会的复杂心态。
事情要从9月初说起。当时韩国外交部联合多个部门宣布,自9月29日起至2026年6月底,将对中国3人以上旅游团实施15天免签政策。这个时间点选择颇有深意——正好赶上中国国庆黄金周,韩国显然想借此吸引中国游客。
韩国此举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希望改善近年来持续低迷的中韩关系;二是对中国去年11月对韩单方面免签的回礼。但让韩国意外的是,中国对韩免签后出现了游客逆差现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仅上海就接待韩国游客42.4万人次,同比激增130%。按此推算,全年赴华韩国游客可能达280万人次。相比之下,中国赴韩游客却从2019年的602万降至2024年的460万。考虑到两国人口差距(中国14亿vs韩国5000万),这种趋势对韩国旅游业堪称警讯。
正因如此,韩国旅游部门将恢复中国游客规模视为当务之急。明洞、东大门等商圈商家更是望眼欲穿。9月12日,韩国政府还专门发布公告,禁止示威活动靠近主要旅游区,以免影响中国游客体验。显然,政府不可能因部分民众反对就取消这项重要经济举措。
但这场风波反映了韩国社会的深层矛盾。自2022年尹锡悦政府上台后,韩国加速向美国靠拢,导致中韩关系明显降温。虽然李在明上任时承诺改善对华关系,但其首访选择美日,并在美国发表放弃安美经中的争议言论,令外界质疑其立场。
转折点出现在韩国遭遇一系列外交挫折后。先是韩企员工在海关遭遇无理扣留,接着美国商务部长在关税谈判中出言不逊。碰壁后的韩国开始调整策略:9月中旬韩外长紧急访华,李在明也着手纠正国内舆论导向。
最具戏剧性的是美韩关税谈判的破裂。尽管韩国先后派出总统和产业通商资源部高官赴美协商,美国仍拒绝在3500亿美元贸易额的关键条款上让步。美方甚至威胁:要么签字,要么承受高关税。
耐人寻味的是,部分韩国政客将谈判失败归咎于总理金民锡。因其在李在明授意下,下令取缔反华集会,被指责在敏感时期刺激美国。但金民锡强硬回应:国家利益优先。
9月21日,李在明在社交媒体称将国防寄托外国军队是屈从心理,被解读为暗指驻韩美军。这番言论在韩国历任总统中实属罕见,似乎印证其摆脱对美安全依赖的主张。但这位曾宣称站在美国一边的领导人,其真实立场仍有待观察。
当前韩国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传统盟友美国施加的压力,一边是与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修复关系的迫切需求。免签政策引发的争议,不过是这个东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艰难求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