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一、中秋双节长假(10.1-10.8),总有场内投资者小伙伴问,节前两天(9月29日、9月30日),场内还有些闲置资金或者不想持股过节,有哪些低风险的类理财基金品种可以投资呢?在这里就抛转引玉,讲讲长假前两天,有哪些短期理财品种可以供广大场内投资者选择:
一、9月29日(本周一)
周一为长假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对于场内有闲置资金且不想持股过节的,或能承受一定波动的低风险客户,可推荐客户采用国债逆回购+债券ETF投资操作,具体如下:
(一)深市(深市隔夜回购R-001+买入国开债券ETF(159651))
可买入9月30日到期的深市隔夜逆回购131810,用到期逆回购资金买场内国开债券ETF(159651),享双份收益,具体操作是:
1、9月29日,做一笔深市隔夜逆回购131810,该笔回购将于9月30日到期;
2、9月30日,回购资金可用但不可取,可场内买入国开债券ETF(159651);
3、10月1日-10月8日为双节长假,获取了国债逆回购+国开债券ETF票息双份收益。
(风险提示:当日申购\买入国开债券ETF确定能享有假期票息,二级买入需要关注场内价格是否溢价,融资需要关注成本。)
(二)沪市(沪市隔夜回购GC001+买入公司债ETF(511030))
可买入9月30日到期的沪市隔夜逆回购GC001,用到期逆回购资金买场内公司债ETF(511030),享双份收益,具体操作是:
1、9月29日,做一笔沪市隔夜国债逆回购204001,该笔回购将于9月30日到期;
2、9月30日,回购资金可用但不可取,可场内买入公司债ETF(511030);
3、10月1日-10月8日为双节长假,获取了国债逆回购+公司债ETF票息双份收益。
(风险提示:当日申购\买入公司债ETF确定能享有假期票息,二级买入需要关注场内价格是否溢价,融资需要关注成本。)
二、9月30日(本周二)
周二为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对于场内有闲置资金且不想持股过节的,或能承受一定波动的低风险客户,王博士推荐可直接申购\买入国开债券ETF或公司债ETF,具体建议如下;
(一)场内短期现金管理需求——申购\买入国开债券ETF(159651),获取比货币ETF更高的收益
1、相比做场内逆回购,申购\买入国开债券ETF(收益或更优——周二(9月30日)买入/申购国开ETF享受国庆中秋假期8天票息,相比做逆回购如GC001只能获得1天收益,存在收益增厚机会。
适合客户:场内闲置资金客户,如股票及混合类产品未满仓过节的。
2、相比买入货币ETF,买入/申购国开ETF费率降低50%(总费用20BP低于货币ETF的40BP),同时最小申赎单位仅20W,且节前不限购,历史年化收益更高;
适合客户:节前最后一日大量买入\申购华宝添益和银华日利货币ETF的客户,可置换为国开债券ETF(159651)从而提高收益。
(风险提示:当日申购\买入国开ETF确定能享有假期票息,二级买入需要关注场内价格是否溢价,融资需要关注成本。)
(二)能承受小幅波动回撤的场内低风险现金管理需求——申购\买入公司债ETF(511030),获取高于短融ETF的收益
1、相比短融ETF,公司债ETF回撤稍高但弹性更大,可能获得更高收益(过去1年收益高40-50BP,过去三年平均高1%-1.4%左右)。
适合客户:场内保证金客户,历史投资短融ETF但不满足于收益现状,希望提升收益水平,可考虑置换为公司债ETF(511030)。
2、本身持有公司债ETF的客户,可通过质押正回购增厚假期收益——周二(9月30日),用公司债ETF质押取得的资金继续买入公司债ETF(只需质押隔夜,产品户为2倍杠杆),用杠杆仓位获取的假期8天票息去覆盖1天的融资成本,是较为确定的增厚收益机会。
适合客户:本身持有公司债ETF的客户,可以持续场内质押融资加杠杆买入公司债ETF,提高收益。
(提示:当日申购\买入公司债ETF确定能享有假期票息,二级买入需要关注场内价格是否溢价,融资需要关注成本。)
风险提示:公司债ETF(511030)、国债ETF5至10年(511020)、国开债券ETF(159651)的等级为中低风险(R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市场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人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一篇:原创 黄金,冲击38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