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排SUV已成为未来十年的必争之地。市场从理想与问界的“双雄争霸”,急速过渡到比亚迪、吉利、蔚来等巨头混战的“红海时代”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王欣 赵成
2025年下半年,中国SUV市场的战火燃烧到了“大六座”。大六座SUV市场在短短一年间就完成了从蓝海到红海的转变。
早年七座SUV后排空间鸡肋、舒适性差的痛点,促使车企转向“真六座”细分赛道。这一领域既规避了MPV“商务化”的设计瓶颈,又以更灵活的二排独立座椅和更宽裕的通道,填补了多孩家庭对舒适以及“全员尊重”的用车需求空白。
9月,战局陡然升级。17日,吉利银河以“价格屠夫”入局,将银河M9的限时指导价定在17.38万—23.88万元,首次将中大型六座SUV的入门门槛拉至20万元以下。
仅三天后,在NIO2025蔚来日上,蔚来汽车董事长、CEO(首席执行官)李斌携40万元级全新ES8高调宣战,直言 “增程大三排SUV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大三排SUV的时代正在到来”,并表示“十天15万人看车”,将市场热度推向高潮。随后,比亚迪腾势推出了腾势N9、N8L,以大六座双子星的产品布局,加速闯入高端细分市场。
这仅是“海量上新”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下半年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大六座/大三排SUV包括乐道L90、吉利M9、蔚来ES8、腾势N9、腾势N8L、领克009、长安深蓝S09、问界M9、问界M8、理想i8、岚图“泰山”、极氪9X等。在30万-45万元的核心价格带,上演了一场“史上最卷”的产品混战。
大六座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市场狂热的背后,是人口结构与技术变革在驱动。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5326”SUV(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以上的六座及以上大型SUV)销量规模达51.1万辆,同比增长34.2%。自主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29.1%大幅跃升至2024年的80.1%。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财经》:“中国家庭结构正呈现‘少子化’与‘多孩化’并存的趋势,传统三口之家模式逐步边缘化,直接导致A级轿车市场收缩,而满足多人口出行的大三排车型市场快速扩张。”
在需求侧,人口结构演变正在重塑汽车消费格局。随着二胎、三胎家庭比例提升,传统五座车型已难以满足全家共同出行的刚性需求。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在升级,从简单的“有座可坐”转向追求“每一个座位都舒适”的品质体验。
一位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向《财经》透露:“现在企业重点布局全尺寸SUV,主要是因为家庭用车场景日益多元化。在全家第二辆车的选择上,消费者更倾向于能够满足全家人共同出行的大空间车型。买全尺寸SUV的消费者其实不用考虑七座,七座第三排座椅空间非常‘鸡肋’,坐起来不舒服,六座布局在舒适与实用间找到了最佳平衡。”
在供给侧,技术进步为体验升级提供了可能。纯电平台的普及成为关键突破口,由于省去了传统燃油车庞大的发动机结构,车辆得以实现“短前悬、长轴距”的布局优化,为第三排争取到更为宽裕的腿部空间,一改第三排如坐“小板凳”的乘坐体验。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主流品牌六座SUV车型销量已达36.8万辆,预计全年销量规模将逼近百万辆大关。这一数字在2020年尚不足20万辆,五年间实现了近五倍的增长。
“‘大三排’SUV还有十年好日子。”崔东树预测,由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催生的首批二胎家庭所带来的大三排车型需求,其增长周期将贯穿整个家庭生命周期,预计持续至2036年左右后达到峰值。
大六座SUV为何成为车企必争之地?
趋之若鹜之下,车企看到了清晰的销量增长前景与可观的利润空间。
回溯行业发展脉络,SUV市场的崛起伴随着对轿车与MPV市场的挤压。早期长城等品牌将皮卡“加盖”改造为SUV,开启了国产SUV的探索;而后本田CR-V等车型引入“城市SUV”概念,推动行业进入长达十余年的高增长期。
如今这一轨迹在新能源领域重演:大六座SUV凭借“政策红利+售价溢价”的双重优势,成为车企盈利新支点。有分析称,企业无须颠覆性技术变革,仅通过座椅布局调整即可享受政策红利,同时以高于五座车型的定价直接提升毛利。
理想汽车和赛力斯的成功,早已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巨大市场潜力。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综合毛利率达20.3%,赛力斯毛利率更是高达28.93%。问界系列贡献了赛力斯93%的营收,50万元级的M9与40万元级的M8推动其单车均价突破40万元。
在技术层面,清晰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广发证券认为,“5326”SUV市场将全面新能源化,短期内形成插电混动为主、纯电为辅的发展态势。2025年,中国品牌已形成三大技术阵营冲击传统豪华品牌的核心市场。
具体而言,串并联混动阵营以腾势N9、领克009、极氪9X等车型为代表;增程阵营包括问界M8、深蓝S09及理想L系列换代车型;纯电阵营则以乐道L90、理想i8、蔚来ES8等新车型为主力。
这些电动化车型共同推高了大三排的产品力天花板:一方面,电动化解决了“动力不足”与“油耗高”的痛点,实现超1000km综合续航与快速补能;另一方面,智能座舱、L2+级智驾等功能配置的普及,结合纯电平台的高空间灵活性,改变了第三排的乘坐体验,增加了更多的用车场景,如儿童娱乐、写作业、二排办公、车内小憩、全员K歌等。
是平替MPV还是打造新赛道?
可以说,大六座SUV的崛起,并非简单的市场增量,而是对现有五座SUV和MPV市场的结构性替代与细分。
(SUV车型销量占比,来源:乘联会)
五座SUV依然是市场主流选择,但已走向更加多元与分层的格局。在10万-20万元区间,五座SUV依然是年轻用户首购和实用主义者的首选,满足了个体与小家庭的核心需求。而大六座SUV则精准结合了30万元以上的消费升级用户,他们多为多孩家庭或有频繁的多成员出行需求,完成了从“够用”到“享受”的消费跃迁。
大六座SUV与MPV市场的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蔚来打出了“座座都是MVP,MPV可平替”的旗号,在整场发布会中多达22次提及MPV,显示出直接的竞争态势。
此前,MPV是多人出行的唯一高端选择。如今,大六座SUV凭借更时尚的外观、更好的驾驶体验和通过性,从MPV市场分流了大量追求“去商务化”的家庭用户。
上述资深销售人员告诉《财经》:“SUV和MPV的最显著差异在于安全性和空间性。SUV的安全性和操控性高于MPV,但六座相比于MPV,在空间上是有所割舍的。”
MPV市场自身也在演变。低端商用MPV加速萎缩,而中高端MPV则在电动化、智能化加持下,坚守商务接待和对乘坐舒适性有极致追求的家庭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更优的第三排空间和上下车便利性。
9月15日,定位高端的全新岚图梦想家上市,搭载800V超混系统、华为乾昆智驾ADS 4.0与鸿蒙座舱5.0等配置,推动产品从“商务工具”向“智能出行伙伴”转型。
在推出新款MPV“梦想家”仅11天后,便迅速发布“泰山”大六座SUV,锚定50万元级市场。岚图CEO卢放对《财经》表示:“这个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大六座SUV,从未来家庭升级来看,豪华SUV用户会转向自主品牌,这将是行业大趋势。”
其言下之意是,大六座SUV是必须抢占的战略高地。而市场正从初期的“替代战”转向“细分战”,大六座SUV与高端MPV将在未来长期共存,界限越发清晰:一个主打“全能的家”,一个侧重“移动的会客厅”。
繁荣背后的同质化隐忧
就在各大车企积极布局大六座SUV的同时,隐忧已经开始显现。
当前,大六座SUV市场已出现明显的同质化竞争趋势。各品牌在产品配置、营销话术甚至目标客群上都呈现出高度重叠的特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当前大六座车型普遍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为卖点,技术门槛低导致行业迅速陷入“模仿内卷”,新车型从研发到上市,周期缩短至3-6个月,价格战随之而来。
最典型的案例是吉利银河 M9,被市场称作“半价问界M9”,以17万元低价入市,首日预售订单突破4万台。这种低价策略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据市场消息,临近国庆已有门店开启促销,北京地区银河M9最高优惠达1万元。
“现在大六座SUV市场看着热闹,其实缺少变革性技术。新车推出半年后,很可能会出现大范围降价,再次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上述业内人士说。
不可否认,大六座SUV市场的爆发是中国汽车产业消费升级、技术变革与人口结构变迁共同作用下的缩影。但它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战,而是检验车企在战略定位、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用户运营上综合实力的终极战场。对于所有入局者而言,这既是一场关乎当下生存的利润守卫战,更是一场决定未来十年市场地位的卡位战。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