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的激进行为再次达到新高,参议院多位议员提出赋予特朗普对华加征500%关税的权力,并计划联合盟友共同应对。美国采取了三重行动,试图对中国施压,但中方对此作出坚定回应,明确表示美国的阴谋注定无法得逞。
虽然特朗普未能通过关税威胁使中国屈服,但他确实取得了某些成果。他的威胁虽然未能直接影响中国,却成功拉拢了日本。日本财政大臣公开表达了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担忧,并暗示希望能与G7成员国一同应对这一问题。实际上,这一表态暗含着反抗的意味,正是美国通过高关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贝森特表示,只要中国停止实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美国才考虑延长关税豁免期。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美国做出了三项具体行动。首先,美国国会参议院85名议员支持将对华关税提高到500%,希望通过巨额数字逼迫中国妥协。其次,特朗普公开宣称中美已处于贸易战状态。事实上,中方只是在对特定商品实施合理管制,并没有做出贸易战的举动,但美国单方面将其解读为贸易战,意图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形象,诱使其他国家加入反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行列。

第三个手段是美国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影响,将中国的稀土管制行为塑造成与全世界“脱钩”的举动。贝森特甚至声称,中国的行为迫使美国和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这种说法无疑是推卸责任,试图将中国的举措完全负担在自己身上。然而,中方并没有做错任何事,管制稀土出口的背景是由于某些外部力量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威胁。管制的目的是保护中国的国家安全,而非与国际社会“脱钩”。

美国试图通过减少中国的稀土供应来削弱中国的技术供应链,进而减轻其对美国的施压。然而,这种解读是美国单方面的错误推测。中国从未通过技术供应链威胁美国,而美国却利用片面的信息进行诋毁,完全忽略了中方出台管制措施的真正原因。中方的反应虽然坚定,却始终是理性的,因为这一决策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中方在发布管制政策时,明确表示其行为是针对特定的外部威胁,并非无端挑起争端。美方过度反应,实际反映了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美国的目的或许是想通过关税手段迫使中国在稀土问题上作出妥协,但从中方的立场来看,这完全没有道理。中方不会屈服于美方的压力,因为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且不会让步。
最终,特朗普的威胁和美国的高额关税方案并未能让中方退让,反而暴露出美方的不合理和不公正。日本的加入反对中国稀土管制的行列也不足为奇,因为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是日本的选择。然而,即便是整个G7联合起来反对中国的稀土管制,中国也不会妥协,因为涉及国家安全的事务,中方从不轻易让步。
美国的行动显然有些仓促,它试图通过高关税等手段达到目的,但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已经被中方看穿。尽管美国持续通过数字游戏和威胁手段施压,最终它依然无法影响中国的决策。中方清楚地知道,面对美国的威胁,最好的回应就是保持冷静,坚守自己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