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头鲸鱼一次性转移2772枚比特币,价值高达3.09亿美元,其持仓成本也升至约11.1万美元。

反常的是,以往动辄引发波动的“鲸鱼级操作”,这次却没掀起半点水花,比特币价格平静如水,距离历史高点仍低近10%。一边是链上数据向好,一边是市场毫无波澜,BTC的“冷静”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10月即便有暴跌行情干扰,比特币仍逆势上涨1.23%,距离收复崩盘后全部损失仅差7%。更关键的是,91%的BTC供应已回归盈利状态,那些此前亏损的钱包终于“解套”。
自崩盘后,BTC首次突破短期持有者(STH,持仓>155天)的成本基础,达到11.3万美元,这让下跌期间最易“割肉”的买家重拾信心。

鲸鱼也确实在行动,除了这头大额转移的鲸鱼,近期整体鲸鱼活动明显增加,纷纷逢低囤积筹码,短期持有者也展现出极强韧性,这些都被视为反弹的“基石”。加上季节性顺风加持,不少分析师认为,比特币已具备引发“踏空恐慌(FOMO)”的条件。

恐惧与贪婪指数最能说明问题,自股市崩盘以来,该指数仅上涨2个点,至今仍停留在“中性”区间,丝毫没有向“贪婪”端靠拢的迹象。
投资者们即便看到基本面好转,也只是谨慎持仓,鲜少有人主动逢低加仓,这种“多看少动”的态度,直接让鲸鱼的大额操作沦为“独角戏”。
这种矛盾背后,是投资者对“触底”的集体犹豫。

尽管91%的供应盈利、短期持有者成本线突破等数据看似亮眼,但比特币仍未收复历史高点,距离12.6万美元的峰值还差近10%。经历过此前的崩盘,投资者变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再轻易相信“反弹即反转”,更愿意等“明确的触底信号”出现。

对多头来说,基本面好转是事实,但风险偏好低迷的情况下,贸然拉涨可能遭遇大量“解套盘”抛售;对空头而言,鲸鱼囤积、短期持有者韧性十足,砸盘的风险也在加大。
这种“谁都不愿先出手”的僵局,直接导致比特币陷入“静止状态”。

平静不代表毫无机会。比特币的“安全垫”正在增厚,鲸鱼的持续囤积为币价提供了支撑,短期持有者不再轻易“投降”,减少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当前的市场结构,已具备“持续反弹”的理想条件,缺的只是一个“情绪引爆点”。

要么是宏观层面出现利好,比如美联储释放宽松信号,带动风险资产集体上涨;要么是链上出现标志性事件,比如更多鲸鱼增持、机构资金大规模入场。
一旦情绪被点燃,当前的“谨慎”很可能快速转化为“追涨热情”,推动比特币向历史高点发起冲击。

如果迟迟没有利好刺激,市场的“中性情绪”可能会向“恐惧”转化,谨慎就会变成新的“投降式抛售”。对投资者来说,现在确实是“高风险博弈期”。
抄底怕继续横盘甚至下跌,观望又怕错过反弹行情。或许最稳妥的策略,是紧盯鲸鱼动向和恐惧与贪婪指数,等待更明确的方向信号。

3.09亿美元的鲸鱼转移,更像是“聪明钱”的布局。接下来,就看市场情绪能否被点燃,这头“沉睡的巨兽”何时会再次苏醒。
#比特币平静原因 #鲸鱼转移比特币 #BTC市场分析 #加密货币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