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璜,河南光山人,原为国民党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多个军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担任过第十九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等职务,之后又担任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以及第六十一军军长。抗战胜利后,梁培璜继续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曾任整编第六十一军副军长,并兼任太原绥靖公署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及晋南地区武装总指挥。尽管梁培璜在军中一直位高权重,但他真正被历史铭记的,是在担任太原绥靖公署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地区武装总指挥期间的表现。

那时,正值解放战争的后期,梁培璜的对手是著名的徐向前。当时,徐向前指挥的部队集结了八纵队、十三纵队、太岳军区和吕梁军区的正规部队,总数约为5.3万,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达到了七万多人。徐向前亲自担任司令员,周士第为副司令员,胡耀邦负责政治部。徐向前的部队包围了临汾,梁培璜则在临汾守城。虽然梁培璜手下的部队号称有25000人,但其中真正的正规军仅有阎锡山的第66师和胡宗南的30旅两个团以及一个营,正规军的总数并不多,第66师顶多4000人左右,30旅的建制也不完整,因此这25000人中,绝大部分是杂牌军和地方武装。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徐向前的部队却陷入了困境。并不是因为我军的战斗力不足,而是梁培璜在守城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徐向前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梁培璜的用兵手段以及他的顽强反抗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梁培璜的作战风格非常顽固,敌人就像一个硬壳的坚果,只有决心足够,牙齿足够坚硬,才能咬碎他。他强调,在面对这种敌人时,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或失败而退缩,必须坚定决心,直至拿下临汾。

在徐向前的回忆录第579页到588页中,他提到每次攻占一个阵地,我军都会遭遇敌军的顽强抵抗和疯狂反击。要摧毁梁培璜守卫的城池,困难异常。战斗的艰难程度、持续的时间、战斗带来的损失,在晋冀鲁豫军区的战史中都极为罕见。通过回忆录中的文字,徐向前虽然没有直接赞扬梁培璜,但他对梁培璜指挥技巧的潜在认可依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最终,梁培璜用25000名杂牌军,与徐向前的7万大军死磕了72天。尽管我军取得了胜利,但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15000人伤亡,占正规军总数的四分之一,伤亡比例可谓非常高。然而,梁培璜在被俘之后,并未受到过不公的待遇,徐向前还特别叮嘱部队要善待他,并让他与家人团聚了几天后才送往战俘营。这也体现了徐向前对梁培璜的尊重和一定的欣赏。 解放后,梁培璜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1964年12月,他获得特赦。后来,他曾担任河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委员。1968年,梁培璜在郑州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