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流感与普通感冒
“流感绝非‘重感冒’。”专家指出,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发热多为低热。
而甲型H3N2的典型表现是“突发高热+全身酸痛”,体温常达39℃-40℃,伴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病程可达两周,重症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
最关键的判断点在于:甲流全身症状比呼吸道症状更突出,若出现“高烧不退+浑身酸痛”,需优先警惕甲流。

避开三个误区
误区一:重复用药,加重肝肾负担
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重复用药是常见误区之一。许多家长心急如焚,往往同时使用多种相同功效的药物,这不仅不能加速康复,反而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量使用退烧药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不同类型感冒药中常含有相同成分,混用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误区二:错误降温方式危害大
酒精擦浴是极其危险的降温方法。儿童皮肤薄嫩,毛细血管丰富,酒精极易透过皮肤被吸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此外,捂汗降温也不科学。捂汗会阻碍机体散热,可能使体温继续上升,甚至引发高热惊厥,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风险更大。
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当体温超38.5℃时,可按年龄服用儿童专用退烧药,但应避免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
误区三:带病上学、运动,有风险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感冒不严重,怕耽误功课,仍坚持让其上学或参加体育活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学校人群密集,教室空间密闭,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带病上学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得病后,人体抵抗力下降,剧烈活动会增加心脏等器官负担,可能引发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抓好治疗“黄金48小时”?
流感治疗为何强调“黄金48小时”?
具体应该怎么做?
(向上全文)
这主要基于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规律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大量复制。感染后的 24-48小时内,病毒的复制活动达到高峰。此时,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最高,传染性也最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作用机制不是直接杀死病毒。如果在病毒复制高峰之前或初期用药,就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新病毒的产生,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病毒排放,降低传染给家人的风险。
“黄金48小时”内应在出现症状后快速识别与判断,例如流感流行季突然出现高烧(常≥39°C)、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可伴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高度怀疑流感。建议尽快完成病原学检测,比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咽拭子或鼻拭子检测通常较快能出结果,这是确诊流感的直接证据。一旦确诊流感,或医生高度怀疑是流感,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不要因为觉得症状不重就拒绝用药。还应严格按照疗程服药,即使症状很快好转,也应完成整个疗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保证充分休息,多喝水,做好对症处理和隔离防护。
阿奇霉素等抗菌药对流感有用吗?
(向上全文)
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抗菌药物,或者我们常说的抗生素、消炎药,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流感属于病毒感染,因此无效,甚至可能因为滥用抗生素增加孩子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不过,如果孩子发生流感病毒和细菌或支原体的混合感染时,医生也会考虑联合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菌药。
孩子不爱喝药,能用果汁送服吗?
(向上全文)
不建议这么做。果汁的成分复杂,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酸碱度与白开水不同,可能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许多药物需要通过人体肝脏中的酶(如CYP3A4)代谢,而部分果汁(如葡萄柚汁)可能抑制酶的活性,干扰药物代谢,甚至产生毒性;还有一些果汁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金属离子,可能会和某些药物结合,形成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
(向上全文)
如果孩子发生了热性惊厥,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1)让孩子侧卧或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周围有尖角的东西,保证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被伤害。
(2)惊厥发作时,不要给孩子口中塞入任何东西,也不能喂食任何东西,更不要尝试通过按压肢体而阻止抽动。
(3)记录惊厥持续时间和发作特点,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既往有过惊厥持续状态的发生,应呼叫救护车。多数情况下,热性惊厥会在5分钟内停止。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向上全文)
绝大部分流感儿童都是轻症患者,可以居家护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流感的儿童出现超高热、高热不退或发热时间超过三天,精神差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胸闷,乏力,口唇发青,面色差,频繁呕吐或腹泻,抽搐,拒食,尿少或尿色变红,肌肉痛明显;或者出现症状反复,比如流感症状缓解后再次发热等均需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危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