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显然,在经过一轮激烈的关税博弈后,中美经贸高层在日内瓦达成了重要共识。然而,此次中美谈判结束后不久,美方就试图再度对中国商品加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公开听证会,准备对岸桥(STS)起重机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并对包括集装箱、底盘及底盘零部件在内的多种货物装卸设备,征收20%至100%的关税,理由是要让造船业回归到美国本土。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事实上,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一直以“强硬”自居,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但现实却是中国并未因此屈服,反而通过“内循环”加快了国产替代进程,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却对美国自身造成了严重反噬,消费品涨价、农业出口受阻、制造业成本上升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对此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他非常期待访问中国,然而中方对此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发出任何正式邀请,这显然让特朗普感到不爽,甚至有些“被冷落”的挫败感,于是这场听证会就成了他发泄不满的地方。
代表全美81个港口的美国港务局协会的首席执行官加里·戴维斯周一在华盛顿举行的听证会上,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制造的岸桥(STS)起重机征收100%关税的提案提出反对意见。他敦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豁免已下单采购的起重机关税,因为这部分关税将高达18亿美元。证词显示,美国港口当前已订购55台起重机,未来6至10年预计还将追加151台。因此,该协会预估,若此项政策落地,未来十年关税成本还将进一步增加,这无疑使各港口的经营雪上加霜。
美国洛杉矶港的起重机设备(资料图)
事实上,美国国内的起重机产业早已不复当年,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技术创新缓慢等原因,美国本土的起重机制造商纷纷倒闭或转型。如今,美国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一家能够生产大型起重机的本土企业,并且目前美国市场上约80%的起重机都来自中国,剩下的则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而中国起重机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美国起重机产业难以摆脱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依赖,显然美国业内人士很清楚这一点。
据专家推测,强制加税将导致美国港口升级计划全面停滞,洛杉矶港预计 2026 年吞吐量下降 12%,休斯顿港8 台起重机订单面临 270% 关税,3亿美元投资岌岌可危。反观中国起重机企业,正以成本价供应美国市场,利润率不足 8%,加征 100% 关税后,振华重工可合理提价 50%,仍低于日欧同类产品 25%。彭博社测算,届时美国港口最终将承担 80% 的关税成本,运营成本激增 34%,这种“政府征税、企业买单”的荒诞结局,印证了“单边制裁在全球化时代行不通”的规律。
美国造船业衰落(资料图)
更令人忧虑的是,美方还计划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只征收“进港费用”,最高按吨计价,并逐年上调。按这个节奏发展,到2028年,费用将翻倍。更离谱的是,对于汽车运输船,还额外设立了“每辆车”计费标准。显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提高全球航运成本,也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许多业内人士警告,贸易战的硝烟还未散去,美国又给全球供应链制造了新的不确定性。中国外交部早前也作出回应,指出美国的做法缺乏经济常识,只会扰乱全球市场秩序,最终损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