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海关总署发言人吕大良在就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情况发表讲话时指出:“面对某些国家的不公正关税措施,我国具备坚定的应对能力与信心。”同时,他强调了中国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积极态势,表明中国庞大的市场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下一步,中国将重点积极推进与非洲53个建交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的落实工作。
当美国特朗普忙着对全球不同程度地加税时,6月11日,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向53个非洲建交国送出贸易大礼: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在《中非维护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长沙宣言》中,53国集体发声谴责“个别国家冲击国际经贸秩序”,虽未点名,字字指向美国。连传统亲美的摩洛哥、科特迪瓦都签了字——政治站队已然明朗。这份政策礼单绝非突发善心,而是中国布局多年的战略深水区。2024年12月1日,中国已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其中33个在非洲。短短三个月,自这些国家的进口额就冲到214.2亿美元,增长15.2%。
如今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非洲企业只要生产合格商品,就能零门槛进入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卢旺达的辣椒农最先尝到甜头:每公斤辣椒关税取消后售价从30元降至25元,竞争力飙升,上千农民因此增收。2025年前5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咖啡、可可豆同比暴涨145.7%和88.6%,占全球同类产品进口量的18.4%和65.4%。当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直达中国咖啡馆,贸易已转化为民生福祉。
而对中国产业链,零关税意味着稳定获取矿产、农产品等刚需资源。湖北企业进口尼日尔芝麻单次减税12.2万元,国产大豆则在与巴西大豆竞争中倒逼升级——表面“让利”,实为双赢。美国并非不想拉拢非洲。但其《非洲战略》雷声大雨点小,除军援外实质性项目寥寥。特朗普甚至因捏造“南非迫害白人农民”的假新闻遭非洲政要痛斥。更深层矛盾在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使其无力复制中国模式。若对非洲开放零关税,美国农产品有补贴争议,高科技产品又受出口管制。
中国对非进口主要为矿产
更关键的是,美国平均关税仅1.5%,但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达6%,“对等”加税尚可操作,单边免税则损失难承受。反观中国,2024年中非贸易额已破2.1万亿元,市场深度绑定让中国有底气让利。当美国还在用关税大棒逼迫盟友“站队”时,中国已另辟战场。商务部明确表示,零关税是推动“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一环,目标是构建“更便利的贸易、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这种制度型开放直指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症结——利益分配不公。
中国用行动证明:全球化的问题不在效率提升本身,而在发达国家攫取超额利润的分配体系。当非洲通过零关税真正融入全球供应链,美国“中国制造债务陷阱”的抹黑便不攻自破。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190国进出口增长,新兴市场贡献主要增量,对非洲贸易更达1.18万亿元,增长14.4%。
当非洲咖啡农因零关税增收扩产,当卢旺达辣椒走进中国超市,美国对盟友加征的汽车关税正推高本国消费者30%成本。贸易的本质是人心。当美国高喊“对等”却处处设限时,中国用零关税证明:真正的规则重塑,不需要强迫谁认输,只需让伙伴们看见共赢的路。这场阳谋的高明,恰在于它光明正大——而美国,连抄作业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