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子帅 丁雅栀】23日,关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辞职”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后经石破茂本人证实,他将继续留任执政。而早些时候,日美双方宣布达成“史上最大”贸易协议,美对日征收关税将从25%降至15%,汽车关税也降至同一水平。日媒认为,石破茂的去留与这场持续数月的关税谈判直接挂钩。此前,日美7轮谈判因日本不肯在汽车关税问题上让步而陷入僵局。BBC称,这项协议出炉之际,石破茂正面临下台压力。
为何此轮美日贸易谈判能够打破僵局?这项号称“史上最大”的协议又将产生哪些影响?此前面对“下台”声浪的石破茂又将迎来怎样的政治前程?《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磋商僵局突然达成了共识”
21日,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赴美进行第八轮关税谈判,以期在8月1日谈判截止日期前达成协议。22日晚间,特朗普在白宫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我刚刚签署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我认为这可能是与日本签署的历史上最大的协议。”日本共同社称,此前日本以汽车为中心要求美方降低追加关税,而美国对给予特殊待遇表示为难。现在,“双方陷入僵局的磋商突然达成了共识。”
达成共识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过去7轮谈判,美方要求只讨论对等关税,日方则坚持将汽车关税作为讨论中心,因此双方谈判时很容易因冲突而谈不下去。而经过这次参议院选举,日本自民党和经济界对自身、全球贸易和投资形势以及日美贸易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日美双方这次将谈判重点放在了投资和市场层面。“日本将投资作为谈判的突破口,是在逆境中相对积极的做法。”据日媒报道,石破茂21日在记者会上强调:“将以‘不是关税而是投资’的思路,达成符合日美双方利益的协议。”
“日美此次经贸谈判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关键在于美国的权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卢昊认为,此前七轮经贸磋商已对双方技术性差异进行了充分磨合,而美国在同盟关系与现实利益之间做出了平衡——既通过谈判获得了预期利益,又部分满足了日本诉求,从而稳定了同盟关系,这一结果显然是美国权衡后的选择。
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2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美国和日本的关税战很大程度上并非主要由经济原因导致,而是美国试图加强对日本的控制。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日本在压力下做出更多妥协,甚至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是美国的主要目的之一。
“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
今年4月,石破茂在回应美国对日加征高关税时表态称,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让步,也不急于达成协议。对于此次谈判成果,许多观点在讨论日方是否做出了让步。
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此外,日本将围绕汽车、大米以及其他农产品等贸易开放市场。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石破茂23日上午表示,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含现行税率)最终定为15%,此外日本还将增加对美国大米的进口。
“从目前披露的协议内容来看,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谈判结果。”刘军红说,美国将获得巨额投资,而日本企业也能够通过投资获得全球竞争力的回报。另一方面,日本市场开放,也会吸引更多世界的资金资源。在汽车关税上,已经好于市场预期,股市反应积极。
不过,这位学者提到,日本的市场开放“历来都是很有学问”,“他们有很多保护措施和有形无形的制度,不会简单地打开闸门。日本在表态上从来都是积极、和平、善意、公开、公平的,但市场有市场的章法,政府管不了。就像日元汇率,当局会说‘日元汇率由市场决定的’。”
牛津经济研究院日本首席经济学家长井滋人接受BBC采访时称,考虑到日本对美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将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是日本“现阶段的最佳折中方案”。他说,日本汽车和钢铁出口商也将如释重负,因为这些行业曾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针对目标,“(首相石破茂)可以将此作为一项政绩来宣传。”对于美国来说,5500亿美元的投资“将极大地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与特朗普所倡导的‘重振美国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叙事相契合。”
据BBC报道,特朗普在白宫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说,这可能是美国与日本签署的历史上最大的协议,并且“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项很好的协议”,“我一直说,协议必须对所有人都有利。”石破茂在东京对记者说:“这是在对美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中,目前为止最低的税率。”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石破茂23日上午表示,“在汽车及其他产品方面,双方都为国家利益进行了极限交涉,最终形成了这样的成果”。他还说,“此次协议旨在维护国家利益,日美双方共同创造就业、生产优质产品,未来还将为世界发挥多方面作用。”
不过,日本共同社在23日的文章中评论说,日本在4月谈判启动之初曾要求美方撤销所有加征关税。“(从目前协议内容来看),让美方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税虽属成果,但日方也无奈作出了让步。”共同社认为,目前达成的税率仍然偏高。
新关税协议将带来哪些影响?
这份尚未披露完整内容的协议,具体对日美两国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姜跃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这份协议是经过长期激烈博弈的结果。尽管该协议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但从协议内容来看,双方基本能够接受。从经济角度来看,日美贸易协定对双方的影响都是复杂且深远的。对美国而言,15%的关税虽低于此前威胁的25%,但远高于目前的2.5%关税,有助于缓解美日贸易逆差,符合美国的贸易立场。此外,协议中日本对美国有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有利于美国制造业回归,还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有分析认为,对日本来说,这项协议避免了关税大幅提高对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对汽车产业的打击。BBC称,投资者对美国降低汽车关税的消息表示欢迎,日本大型汽车制造商的股价正在飙升,日产上涨约8.5%,本田上涨超过11%,丰田上涨超过14%。一位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根据该协议,更多美国汽车将获准进入日本市场,但这不大可能构成重大影响,“因为其他美国汽车品牌不愿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产品。”
不过,在一些分析看来,这份协议仍然存在一定风险点。姜跃春分析说,协议未解决汽车贸易结构性分歧,日本市场对美国汽车的准入壁垒依然存在,未来摩擦可能重现。而从长期看,协议可能加速日本产业空心化。有分析认为,美方要求日本企业将核心产能转移至美国,可能导致日本制造业外流,影响国内就业和产业竞争力。此外,协议中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也引发质疑。
姜跃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协议的实际影响将取决于后续执行。根据流程,日本政府需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美方则可能要求国会批准。未来,协议的具体执行及汽车关税等遗留问题的解决,将成为观察美日关系及全球贸易秩序演变的重要窗口。
共同社说,如果日本国民认为协议内容仍不充分,可能会对因参院选举大败而动摇的政权根基造成进一步的打击。政府除了要作出细致详尽说明外,还需要针对剩余的美国关税及美国产品流入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采取对策。
“从一开始,日本就对美国提出的所谓‘对等关税’要求进行了强硬回应,并试图通过谈判说服美国做出更大让步。目前来看,美国可能会在原本强硬的立场上稍作让步,但总体上,美国试图控制日本,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掌握日本命脉和发展方向的意图不会改变。”吕超分析说,尽管日美谈判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松对日本的控制。美国对日本的让步更多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对日本政局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种让步对日本的帮助并不大。“与拥有强大国内市场和自我循环系统的中国不同,日本在关税问题上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美国对日本的关税政策可以灵活调整,尤其是在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的领域,如汽车零部件和钢铝等。美国通过这种一松一紧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对日本的控制效果。”
“围绕最高权力的博弈异常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美宣布达成贸易协议后,出现了一则戏剧性的新闻。23日早些时候,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石破茂表示将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而石破茂当日在自民党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辞职的相关报道“全都没有事实依据”,称自己将留任,继续执政。
日前,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日本最新的参议院选举中未能获得过半议席,这是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据外媒报道,21日,石破茂面对巨大的下台声浪,表示决定继续留任,以应对与美国关税的关税谈判。
那么,目前的关税谈判结果将如何影响石破茂的政治前程?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达成的协议,日本各界基本上反应平平,没有激烈反对,谈判的结果只能这个水平了,美国不会完全答应日本10%的对等关税要求,日本也不会接受美国25%关税,最后在15%达成协议,是两国互相让步的结果。日本还答应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和购买美国大米也是换取关税15%的条件。“如果20日参院选举前达成这个协议的话,也许会给石破茂加分,当然也可能减分,所以没有在选举前达成协议。现在看来达成这个协议,反应还算积极,这对石破茂接下来的执政会有帮助,也算他的政绩了。”刘军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达成的日美协议来看,这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成长,日本经济界会予以支持,这将进一步有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日媒的报道称,面临执政危机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已将他的政治前途与美日关税谈判的进展直接挂钩。在选举失利后,日执政当局的支持率大幅下滑。一项主流民调显示,石破茂的支持率已跌至略高于20%,逼近历届日本首相被视为“难以维持执政”的危险警戒线。
卢昊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日美经贸磋商的后续影响深远,涉及日本经济、产业及相关利益团体,进而对政治局势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政权稳定。目前协议的达成标志着阶段性任务完成,但日本国内政治局势却暗流涌动。此前参议院选举失利后,已有声音要求作为主要责任人的执政党领导者承担责任,甚至有人认为在经贸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其无需继续留任。不过,在会见党内三位话语权举足轻重的前首相后,该领导者明确释放了留任意愿,可见围绕最高权力的博弈异常激烈。
这位学者进一步说,自民党党内不少人想借此机会挑战或争取首相、党总裁之位,然而,由于目前的混乱状态,自民党党内需要时间来消化参议院选举的结果,进行反省,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执政。否则,贸然决定可能会引发更剧烈的政治变动。从自民党高层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希望在敏感时期出现乱局,而是需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寻找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