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 7 月 22 日宣布,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将于 7 月 24 日访华。此时美国关税战正持续冲击欧盟经济。
贸易(资料图)
美国自 2018 年起以 “贸易失衡” 为由启动关税战,对欧盟钢铁、铝制品加征关税,税率分别达 25% 和 10%。2024 年又将矛头指向电动汽车领域,计划对欧盟电动车加征 15% 关税。这些政策打破全球贸易规则,让原本依赖出口的欧盟产业陷入困境。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已超 700 亿美元,直接影响欧盟 120 万个就业岗位。除了已明确加征关税的领域,美国还在酝酿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医疗器械等行业采取关税措施,这让欧盟企业陷入更严重的恐慌。不少企业开始提前调整生产计划,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考虑关闭在欧洲的工厂,转移至关税成本更低的地区。
欧盟经济在关税冲击下显露疲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显示,2023 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 18%,其中德国宝马、奔驰等企业对美出口额减少超 200 亿欧元。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也受波及,巴斯夫集团因美国关税额外支出 3.2 亿欧元成本。欧盟的农业领域同样未能幸免,法国葡萄酒对美出口量较去年下降 12%,意大利的橄榄油出口美国市场时,因关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被其他产区抢占。欧盟内部对如何应对分歧严重,德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法国倾向联合反制,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担心激怒美国影响安全合作,难以形成统一策略。这种内部的分裂使得欧盟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反击力量,只能被动承受损失。
冯德莱恩(资料图)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承载多重期待。她可能寻求与中国建立联合应对机制,共同反对单边关税措施。中欧贸易中,电动汽车关税和稀土供应是焦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欧盟车企希望通过此次访问缓解贸易摩擦。稀土方面,欧盟新能源产业依赖中国供应,希望保障稳定来源。在中美博弈中,欧盟想借助中国平衡美国影响力,争取更多自主空间。此外,欧盟还希望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与中国交换意见,毕竟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对欧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欧盟也拥有一些先进的数字技术,双方若能达成共识,将有利于促进全球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欧关系近年在合作与摩擦中前行。2023 年双边贸易额达 8547 亿美元,中国连续七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分歧客观存在,欧盟跟随美国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 “制裁清单”,中国采取对等反制。在科技领域,欧盟出台 “芯片法案” 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中国通过自主研发突破部分技术壁垒。在气候变化领域,中欧曾有过良好的合作基础,共同推动了多项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但在一些具体的减排技术合作和资金支持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和需求。不过总体来看,合作仍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双方都清楚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才是正确的选择。
冯德莱恩(资料图)
冯德莱恩访华结果将影响中欧关系走向。若能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可能促成双方暂停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为中欧贸易创造更稳定的环境。企业可以更放心地进行投资和生产规划,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多价格合理的商品。若分歧持续,欧盟或追随美国加大对华关税力度,中国也会采取相应反制,这将导致中欧贸易成本进一步上升,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无论如何,此次访问都是欧盟应对美国关税战的重要举措,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其他国家也在密切关注此次访问的进展,因为中欧贸易关系的变化可能会波及到他们的经济利益。
全球经济当前需要开放合作。美国关税战引发连锁反应,多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2024 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降至 1.7%,为近五年最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若能通过对话缓解贸易摩擦,将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双方可以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做出表率,带动其他国家加入到开放合作的行列中来。冯德莱恩访华能否成为转折点,值得关注。如果此次访问能取得积极成果,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将为动荡的全球经济带来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