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章改写后如下:
最近签订的美菲关税协议在整个东南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少人认为这并非简单的贸易协定,而是美国设下的陷阱,意图利用该协议将菲律宾推向与中国对抗的边缘。然而,菲律宾军方内部却有人站出来直言不讳,公开抨击国内的理智派,宣称绝不会听任美国摆布。这场风波引起了广泛关注,让我们今天深入分析一下。
首先,关税协议本身显然偏袒美国。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得意洋洋地宣称,他们成功地将对菲律宾的关税从20%降低到19%。尽管这只是1个百分点的降幅,菲律宾却要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这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商家只给你便宜了一点点,但你却要掏出所有的钱,显然这笔交易对菲律宾来说亏大了。马科斯政府或许认为,只要紧紧依附美国,这点经济损失不值一提,但他们忽略了这些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白白送给美国,这种做法合情合理吗?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协议背后的军事扩展条件。美国口头上声称要保护菲律宾,实际上却在谋求将其变为“反华前线”。此前,美国已在菲律宾部署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种系统射程远、威力强,明显针对台海和南海地区。现在协议签署后,美国不仅计划增派更多的“堤丰”系统,还包括陆基反舰系统、高性能无人水面艇以及濒海作战团等大型军事设施。菲律宾的土地可能很快就会布满美国的军事基础设施,这让人怀疑菲律宾是否还有独立主权可言。
美国这样的算盘打得很精明:一方面通过关税赚取丰厚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军售进一步割取菲律宾的利益。协议声称要强化对菲律宾的军售,看似帮助菲律宾提升防务能力,实际上却是强迫菲律宾购买美国的即将淘汰的武器。菲律宾的国防开支将大幅增加,而美国的军火商却会大赚特赚。购买武器之外,还要负担维护费用和美国教官的培训费用,这无疑是一口永无止境的深渊。
更为过分的是,美菲之间的军事演习也将进行大规模扩展。以前的演习通常只是形式化的过场,而现在将更加深入广泛,并且特别针对性地设计。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种针对性的目标是谁。美国的意图很明确,通过这些演习将菲律宾军队训练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打手”,以便在需要时将其推到前线。此外,国防工业合作、网络攻防以及情报共享等合作项目,虽然口头上是合作,实际上却要求菲律宾出资,并且冒着成为牺牲品的风险。
马科斯政府或许认为,用经济利益换取美国的军事支持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但他们未能看清这笔交易背后可能导致的“三输”结果。经济上,放弃这么多利益给美国,可能导致国内企业无法与美国产品竞争,从而影响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军事上,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武器,最终变成美国的“傀儡”,让自己的军队失去主导权,这根本不是提升军事力量,而是将军队转变成美国的私人军队。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与中国的关系恶化,菲律宾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和投资伙伴,之前在菲律宾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合作项目都面临威胁。这种得失相当不平衡,菲律宾可能因此损失惨重。
美国的阴谋昭然若揭,他们的目标是将菲律宾变成下一个乌克兰。如果中菲发生冲突,那将是美国最期望看到的结果。乌克兰的现状大家都看得见,被美国驱使,国家遭受重创,民众流离失所,最后美国提供的援助还要以国家资源为代价。如果菲律宾真的听从美国的话,结果可能比乌克兰还要糟糕。南海地区如此之大,一旦爆发冲突,菲律宾将成为战场,届时悔之晚矣。
菲律宾国内也不乏有清醒的声音,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就发表了明智的言论,指出西方支持的“南海仲裁”只是一纸废纸,菲律宾却把它当成宝贝般珍视,实际上是在自陷陷阱,最终可能成为“未来的乌克兰”,成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这番话言之有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菲律宾武装部队的南海事务发言人特立尼达则公开斥责波基斯,指责他散布失败主义言论,并强调军方的行动是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利益,而不是任何外国的利益。这看似强硬,但深思之下仍有许多疑点。如果真的在乎国家利益,又为何纵容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如此多的武器?为何心甘情愿地花费巨资购买美国的武器,让其得利盆满钵满?波基斯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向菲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