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际经济影响与年初预测截然不同,华尔街被啪啪打脸。
洛克菲勒国际的董事长兼著名投资人Ruchir Sharma近日撰文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关税,美元不仅未见预期升值,反而遭遇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半年最严重的下跌。
同时,预期中的“滞胀"效应——经济增长放缓伴随通胀上升——在宏观数据中并未明显显现。关税收入以年率3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约为去年同期的四倍,但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
文章称,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政府财政刺激以及其他宏观因素共同抵消了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这一现象挑战了传统经济理论,表明复杂经济体系很少仅受单一因素主导,即使是特朗普关税这样的重大冲击。
预期落空:美元走弱而非走强
年初时,几乎所有经济学家、投资者和企业高管都达成一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强化美元并引发滞胀。经济学家估计,关税税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使美国经济增长降低0.1%,同时通胀率上升0.1%。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文章指出,美国有效关税率已从2.5%上升至15%,但美元不升反降,出现了自1970年代初以来半年内最严重的下跌。这一意外走势现在被归因于美元在年初时的历史性高估。许多外国投资者曾大量持有美元资产,但近来他们开始对这些风险进行对冲,并更多地投资美国以外地区。
多个国家正成为日益具吸引力的资金避风港,部分原因是关税威胁促使这些国家推动经济改革并与非美国伙伴达成贸易协议,进一步分散了全球资本流向。
人工智能热潮抵消关税负面效应
Sharma认为,关税政策未能产生预期的滞胀效应,主要原因在于多重积极因素的对冲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热潮和政府持续的财政刺激。
自今年1月以来,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预计年度支出已增加600亿美元,达到3500亿美元。众多中小型企业也争相搭乘这一浪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普遍的乐观情绪有效中和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投资信心下滑。
Sharma写道:“人工智能驱动的乐观情绪通过保持宽松的金融环境来提振增长,即使在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根据美联储的一项新指数,如果不是因为股市(主要受人工智能股票推动)继续上涨,当前金融环境将处于中性而非宽松状态。
企业税收减免缓冲关税成本
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使美国企业更容易吸收大部分关税成本,而非将其全部转嫁给消费者。根据Sharma的分析,特朗普的“大漂亮法案”预计将在今年为美国企业节省约1000亿美元,2026年将超过这一数字,主要以税收减免形式呈现。
尽管如此,关税的负面经济影响确实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家用电器、体育用品和玩具等产品价格上涨。据经济学家估计,外国出口商实际上承担了20%的关税成本——远高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比例,而剩余80%则大致平均分摊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经济复杂性超越单一因素分析
整体通胀率仍然受到房租下降以及二手车和能源等其他商品价格下跌的抑制。这些价格下降与关税无关;二手车价格仍在从疫情期间供应中断造成的高位回落。Sharma写道:
“经济学家对关税的预测并非完全错误。滞胀可能最终会出现,特别是如果平均有效税率继续攀升。但到目前为止,即使大幅提高的关税税率也不足以压倒支撑增长和控制通胀的更大力量。”
Sharma认为,当前情况某种程度上重演了2023年的场景。当时,许多人预期美联储加息将大幅减缓美国经济增长,却发现其影响被人工智能支出热潮和美国政府持续的财政支持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