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港股上市公司老铺黄金(06181.HK)发布的一则业绩预告,在黄金珠宝行业引发震动。这家被誉为"黄金界爱马仕"的品牌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实现含税收入138亿至143亿元,同比激增240%-252%;净利润22.3亿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288%。这一数据与行业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同比下降26%,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下滑36%。
老铺黄金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财报披露,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品牌势能持续释放带来的渠道红利,二是古法黄金赛道的精准卡位。2024年财报显示,老铺黄金在中国内地单个商场平均店效达3.28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创始人徐高明更在业绩会上放言:"未来店效要超10亿元,低于5亿的店面将关闭。"这种"精品化"策略与奢侈品逻辑高度契合,其北京SKP门店2024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单件产品均价高达1.2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产品力是另一大杀手锏。作为国内首个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品牌,老铺黄金通过"花丝、錾刻、搂胎"等非遗工艺构建技术壁垒。CIC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古法黄金制作时长是普通金饰的30倍,单件克重超30克,客单价突破8000元。这种"重工艺、高溢价"模式使其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5%以上,远超周大福(28%)、老凤祥(8%)等传统品牌。
与业绩狂飙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股价表现。2024年6月28日,老铺黄金以40.5港元/股登陆港股,随后开启魔幻之旅:2025年7月股价突破1100港元,成为港股史上第十只"千元股",年内涨幅超20倍,与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并称"港股三姐妹"。但狂欢在7月戛然而止,截至7月28日收盘,股价较历史高点暴跌33%至735港元,市值蒸发超400亿港元。
瑞银最新报告揭示了市场担忧:一是盈利预期过高,买方机构普遍预测2025年净利润达40-60亿元,较公司指引高出近一倍;二是金价波动风险,2025年二季度COMEX黄金期货波动率升至25%,创三年新高;三是店效分化隐忧,其2024年新开12家门店中,有3家未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更敏感的是股东减持压力,第二大股东苏州创投持股比例从上市时的12%降至7.8%,套现约15亿港元。
老铺黄金的野心不止于黄金珠宝。徐高明多次公开对标爱马仕:"卖黄金的如果比不过卖皮具的,我们要回去反省。"这种定位在运营端体现得淋漓尽致:其门店均采用"博物馆式"陈列,销售人员需经过6个月奢侈品培训;产品迭代速度堪比快时尚,2024年推出"金刚杵""唐八棱"等爆款系列,贡献营收占比达37%。
但奢侈品赛道容不得半点瑕疵。周大福、菜百股份等巨头已加速布局古法黄金,2025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已从2023年的12%提升至19%。更严峻的是消费信心波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国奢侈品消费增速从一季度的18%骤降至5%,高端黄金饰品需求面临考验。
"老铺黄金证明了中国品牌可以突破价格天花板,但奢侈品逻辑需要持续的故事创新能力。"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目前,老铺黄金已启动"文化IP战略",与故宫、敦煌等顶级文化机构合作开发联名款,2025年文化系列产品占比预计提升至25%。这场关于中国奢侈品未来的实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