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上敲定美欧关税协议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用一句俚语戳破了残酷真相:“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了。”
特朗普对欧洲领导人的轻蔑早已不加掩饰。就在协议达成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试图展现欧洲外交自主性。特朗普的回应却像掸[dǎn]去衣服上的灰尘:“他是个好人,但这话没分量。他说什么都不重要,反正不会改变任何事。”
英国新任工党首相斯塔默的待遇同样难堪,他在特朗普的新闻发布会上面色僵硬,他试图为伦敦市长辩护,却被媒体讥讽为“太监的咩咩叫”。欧尔班对此精准补刀:“特朗普是重量级拳手,冯德莱恩只是羽量级选手。”
曾经塑造世界秩序的欧洲领袖,如今沦为特朗普真人秀里的背景板。
欧洲的失势根源在于结构性溃败。经济命脉的断裂首当其冲:2024年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逆差高达2360亿美元,德国车企的顺差填补不了法国农产品、意大利奢侈品被关税重创的窟窿。
安全自主的幻想破灭更让欧洲窒息。美国副总统万斯曾在加密群聊中将欧洲称为"可悲的累赘",要求其为美军行动"买单"。尽管欧盟紧急推出8000亿欧元防务自主计划,但缺乏核威慑与统一指挥体系,东欧国家仍将北约视为唯一安全伞。而最致命的内部分裂被特朗普精准利用,他公开赞扬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强人政治,鼓动意大利梅洛尼政府充当"欧美桥梁",导致欧盟始终无法形成统一谈判阵线。
这份协议正在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应。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采购相当于欧盟每年自俄能源进口额的3倍,直接导致欧洲工业电价突破每兆瓦时200欧元,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被迫关闭路德维希港百年工厂。更隐蔽的绞杀藏在协议第14条——欧盟承诺"全面接受美国汽车和工业标准",这意味着奔驰的安全测试要向福特看齐,西门子的机床参数需符合通用规范,欧洲百年工业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芬兰外贸部长哀叹“这协议没有赢家,只有慢性的窒息”,特朗普却轻佻宣称“公平其实不太重要”。
欧洲最后的挣扎暴露了虚弱的本质。英法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行动本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但特朗普政府直接退出卡塔尔谈判,转而支持参议员格雷厄姆提出的“武力占领加沙”方案。马克龙在联合国推进巴以和谈的演讲尚在进行,沙特外长已私下向美方保证“沙特利益仍与以色列一致”。当欧洲试图用价值观外交争取道义高地时,现实给出了残酷答案:没有实力支撑的外交声明,不过是纸飞机撞向铁幕。
但是,特朗普的欺凌加速了欧洲的觉醒。欧盟委员会悄悄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防务计划,德国IT企业因“去美国化”客户量暴增70%。但积重难返的欧洲要真正站立,仍需直面三个致命问题:当产业优势被关税瓦解,拿什么支撑防务独立?当内部分歧比大西洋还宽,如何避免成为美国附庸?当主权被切分出卖,欧洲精神还剩下多少尊严?
协议签字的瞬间,冯德莱恩的确符合欧尔班的评价,自己爬上谈判桌的猎物,终究成不了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