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有消息称特朗普要对台湾地区征收20%。赖清德之前他预期的关税标准是多少?为什么特朗普要征收20%?
美国宣布对台岛加征20%的关税,当然与此前民进党当局的说法是有差距的,同时也反映出的是,美国打“关税战”策略进一步的延伸。我们对于美国打“关税战”采用了哪些手段、策略,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梳理。
总体上来看,美国还是希望所谓“极限施压”,对自己的贸易伙伴,包括台岛在内,不断地施加压力,来抬高自己的要价。但与此同时,美国显然也是所谓“看人下菜碟”,对不同的贸易伙伴,在采取不同的谈判条件,最终希望能够达成一种所谓的微妙平衡。
今年的4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大规模的加征“对等关税”,但是很快在4月9日,美国就主动地按下了暂停键,称进入90天的暂缓期,在暂缓期内要与自己的贸易伙伴来进行广泛谈判。当然,到7月9日暂缓期到期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和大量的贸易伙伴达成协议,所以美国再次延期,延长到8月1日。
但是随着8月1日的到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的是,美国不断地强调,8月1日就是所谓的“最后通牒”,不会再延期,以此来施压自己的贸易伙伴,能够尽快地与美国达成哪怕是框架性的协议,那么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果。避免美国的“关税大棒”很快挥到自己身上,美国是通过这种方式在不断施压。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民进党当局也在所谓“努力”的争取机会能够博得美国欢心。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确实在8月1日之前,很多美国的贸易伙伴是与美国达成了框架性协议,比如说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现在与美国之间,美国加征的关税是15%,美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换取对方的一些妥协,或者说美国一直在强调谈成了关税协议的时候,自己是大获全胜,那么美台之间现在是属于美国处理贸易伙伴的所谓第三类。也就是说,美国对于一些贸易伙伴,此前施压也提出了一些条件,双方也达成了某种的退让或者说妥协,但是美方显然并不满意,所以希望进一步的施压。
我们看到的是在8月1日这个时间点上,当美国总统在逐步的公布相关信息,尤其是提出了对贸易伙伴的新关税的时候,其中包括已经谈好的关税。还包括的是美国进行了调整,比如说,此前美印之间也一再释放信息称要达成关税协议。美国从此前给印度加征26%的关税,现在变成了25%,对于台岛似乎也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这种做法是向自己的贸易伙伴示好,递出了橄榄枝,而是美国认为此前设定的税率,那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损伤,或者是说仍然希望对方提出更优厚的条件,才能够达成最终的协议。
从目前的这个20%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前民进党当局确实做了所谓的“努力”,是在不断地寻求满足美国的条件。但从目前来看,显然是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甚至可能是喂大了美国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