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7 月 27 日,美欧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欧盟接受 15% 关税。48 小时后,欧盟就钢铝关税提出配额制反制。
贸易(资料图)
7 月 27 日的协议文本显示,欧盟输美商品将统一适用 15% 关税税率,覆盖汽车等核心品类。特朗普宣称欧盟将新增 6000 亿美元对美投资,并采购 7500 亿美元能源产品。冯德莱恩称协议带来 “市场稳定性”,却回避回答欧洲议会关于协议细节的质询。德国《商报》指出,这是欧盟首次接受关税提升的贸易协议。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直言,协议带有明显倾向性,将削弱欧盟经济根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批评更为尖锐,称冯德莱恩在谈判中完全屈服于美方压力。
协议中能源与军事采购条款暗藏玄机。7500 亿美元能源订单意味着欧盟将增加对美页岩气依赖,偏离碳中和目标。新增的军事装备采购则被解读为欧盟在防务自主上的让步。全球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 30%,货物贸易总额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在中美关税谈判中,中方始终坚持取消全部不合理加征关税的立场。
中国对美出口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机电产品占比从 2018 年的 58% 升至 2025 年的 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 7.2%。这种产业升级让中国在贸易博弈中拥有更多筹码。针对美国所谓 “不公平贸易” 指控,中国通过扩大 RCEP 区域内贸易予以回应。2025 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 9.6%,占外贸总值的 15.8%,形成对美贸易的有效对冲。
贸易(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 2025 年连续三次升级关税措施,3 月将钢铝关税提至 25%,6 月加码至 50%,7 月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 30% 关税。这种单边行动引发全球连锁反应。中国对美反制覆盖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及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商品清单涉及年贸易额 1200 亿美元。同时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供应链。
美国国内反对声浪持续高涨。《纽约时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上涨 18.7%,服装、汽车等品类零售价创十年最大涨幅。全美零售商联合会发起 “停止关税” 运动,已有超 3000 家企业联名上书。巴西、印度等国采取对等反制,巴西将美输巴商品关税同步提至 50%,印度暂停与美签订的数字贸易协议谈判。盟友体系松动更令美国承压,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质疑美日协议有效性。
美国财长在 7 月下旬的听证会上暗示,可能延长对华关税 “休战期”。特朗普本人也罕见表态,称 “考虑降低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以缓解通胀”。这种转变源于多重压力。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美国 GDP 增速降至 1.2%,制造业 PMI 连续六个月低于荣枯线。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议员密集游说白宫调整关税政策。对华技术封锁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商务部放宽对华为的部分芯片出口限制,允许企业销售 14 纳米以上制程产品。这被解读为缓解国内半导体企业经营压力的务实举措。
贸易(资料图)
欧盟内部裂痕持续扩大。德国、荷兰等出口导向型国家主张对华缓和贸易关系,法国、意大利则倾向跟随美国政策。这种分歧可能导致欧盟在关键谈判中丧失统一立场。中美博弈呈现 “竞合” 新特征。双方在气候变化、禁毒等领域恢复对话,但科技、贸易领域的竞争仍在加剧。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5 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降至 2.1%,为五年来最低。
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进行。越南、墨西哥等国成为中美欧企业 “第三地布局” 首选,跨国公司正在构建 “区域化 + 多元化” 的新型生产网络。这种结构性变化,或将重塑未来十年国际贸易格局。
上一篇:原创 特朗普要对台加征20%关税,为何高于此前民进党声称的1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