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印尼叫嚣着要对我国商品加征最高200%的关税,但如今,这个人口接近3亿的经济体,正面临着各种困难。
时间回到2024年6月28日,当时的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哈桑宣布,将对从鞋类到陶瓷等进口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关税。
当时印尼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商品的冲击,声称是“为了自保”。
这一措施被广泛解读为针对我国、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主要进口来源国,因为这些国家是印尼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供应方。
但最终,印尼迫于各种压力,这项措施一直没有实施。
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个东南亚国家,变成什么样了?
提到印尼,国内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可能没什么印象;看起来它是如此的低调,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一定接触过印尼的产品。
对普通人来说,接触到印尼产品最多的一定是服装。
从阿迪到耐克,再到优衣库,印尼这个国家生产了许多的服装,出口到我国乃至欧美。
而对印尼自己而言,它们也一度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漩涡。
根据印尼纤维和长丝纱线生产协会主席雷德马的说法,2023年以来,印尼已经有30万人失去了工作。
这对这个总人口2.84亿人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一场剧变。
剧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过去,大多数国家还是从印尼这里进货,但从这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我国进货,这也导致印尼的纺织业损伤严重。
因此,这才有了印尼去年打算最高加征200%关税的说法。
印尼上一任总统曾威胁要对我国商品最高加征200%的关税,最终没有实现;而现任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甚至呼吁击沉走私纺织品的船只。
从供应链,尤其是纺织品的角度来看,印尼和我国存在着竞争关系。自从特朗普开始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后,我国对东南亚的出口也进一步扩大。
对印尼而言,他们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角度,都无法同我国商品展开竞争。
仅仅今年4月份,印尼就从我国进口的商品激增了51%。在巨大的增长面前,最终受损的就是印尼本土供应商。
而类似这种情况的,也不仅仅是印尼,在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在内,对我国进口激增在这几年都很常见,他们从我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然后在本国组装,最后出口到欧美去。
这是我国巨大的供应链优势。
但现在,这种优势已经很难维系。7月份,美国和印尼达成了贸易协议,对出口到美国的印尼商品加征19%的关税,而如果发现商品是从关税税率更高的国家经印尼转运的,将会征收40%的转运关税。
而印尼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和越南并不相同。
印尼和越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和越南相比,越南从我国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组装生产后,都是出口到了美国;而印尼则不同,野村证券的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尤本·帕拉库埃莱斯称,进入印尼的大多数商品最终都被印尼消费者买走了。
一方面,印尼依赖从我国进口商品;但另一方面,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双方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除此之外,印尼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高度依赖我国的投资,我国也是印尼棕榈油、煤炭等推动其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最大买家。
印尼既和我国是竞争者,同时又在很多地方高度依赖我国。
这构成了竞争又依赖的矛盾关系。
依赖意味着,印尼经济与我国经济的联系高度紧密,据估计,我国经济增速每放缓一个百分点,就会导致印尼经济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
21世纪初,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地区性贸易集团还曾与我国达成一项协议,要求各国降低关税。当时成员国之一的印尼几乎拆除了所有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
而我国也将东盟视为其出口多元化市场的主要原因。
作为回报,我国也帮助东盟建造了一条高铁,从雅加达市中心出发,直达万隆市,时速高达321公里。
而多年过去了,如今印尼也几乎被我国生产的布料占据了其大部分市场,当地生产的布料则被取代。
看起来,印尼的问题出自竞争错位。但实际上,是印尼的就业岗位缺乏竞争力,而不是因为我国商品的冲击。
总体来看,尽管印尼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印尼今年的经济表现仍然不俗。
2025年二季度印尼GDP同比增长达 5.12%(一季度为4.87%),创2023年二季度以来最高增速。
爪哇岛仍是印尼经济核心引擎(贡献全国GDP的56.94%,增速5.24%),苏拉威西岛增速最快(达5.83%)。
去年,印尼的人均GDP为5000美元左右,从人均GDP体量来看,印尼和越南非常相似,但从增长率来看,在同样相似的人均GDP之下,印尼5%左右的增长率,的确远低于越南的7.5%。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印尼经济增长的瓶颈。
客观来说,印尼的问题有很多,但几乎都是印尼自身造成的,缺乏竞争力,才是今天印尼经济的根本原因,过分依赖制造业和纺织业,以及缺乏有效的竞争力,才是印尼经济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而那个曾威胁要对我国商品最高加征200%关税的印尼,其本质上,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都高度不足,而这也导致了印尼今天增长率看似不错,但对一个人均GDP5000美元的新兴经济体而言,5%的增长率,反而还稍显不足。
印尼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end.
上一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徐桂玲主动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