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发布官方警示函,披露深圳水贝片区三家黄金珠宝公司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司法机关查处。这是继9月中旬水贝10余家黄金料商经营异常、人去楼空引发行业“大地震”后,该片区一个月内出现的第二起重大行业风波,再度将黄金市场的违规交易乱象推向公众视野。
图片来源于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
警示函明确指出,涉案公司以“经营黄金”为幌子,实际通过线上平台开展“非实物黄金对赌”业务。其运作模式为:诱导客户以黄金价格波动为标的,进行无实物交割的高杠杆“买涨买跌”投机交易,公司与客户构成直接对手方关系——客户亏损即平台盈利,形成典型的“对赌”结构,已完全脱离黄金珠宝行业正常经营范围,涉嫌构成开设赌场罪。目前,相关公司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
疯狂金价下的“赌场”陷阱:低门槛高杠杆引散客入局
近期国际金价强势攀升,深圳水贝金饰克价已突破900元。金价高企催生市场异动,除借货、代卖、寄售等模式引发纠纷外,长期潜伏于水贝市场的“私盘对赌”“违规场外流通”等风险模式集中爆发。
涉案的“非实物黄金对赌”业务,本质是打着黄金交易旗号的“猜涨跌”赌博。与合法投资不同,其核心特征是“三无”:无实物交割、无合法金融牌照、无监管。具体运作中,部分线上平台以“1克起订、20元定金撬动近千元黄金”的高杠杆模式吸引散客,业务人员通过社交平台引流,并在群内安插“托”晒单营造盈利假象,甚至以交易提成、回扣激励层层推动,将大量风险认知不足的散户卷入其中。
这种模式隐藏双重风险:对投资者而言,缺乏有效风控下,金价波动可能导致瞬间巨亏;对平台而言,若未充分对冲风险,金价单边行情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平台“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
“黄金对赌”非创新:脱实向虚触碰法律红线
此类“黄金对赌”业务究竟是“金融创新”还是“违法犯罪”?从业务实质看,其早已触碰法律与行业底线。
从交易客体看,合法黄金珠宝业务以实物交割为核心,聚焦黄金的商品属性与使用价值;而“对赌”模式中,黄金仅为计价符号,客户目的是投机价格波动,完全“脱实向虚”,背离行业经营本源。
从交易结构看,高杠杆与“对手方对赌”是核心。平台作为客户的直接交易对手,双方形成“你亏我赚”的零和博弈,这与赌场中庄家和赌徒的关系在法律实质上高度一致,并非所谓的“投资”,而是典型的赌博行为。
协会发四禁令:严守合规,回归实体本源
为遏制行业乱象,维护市场秩序,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向全体会员及行业企业发出四点警示:
1. 严守法律底线:明确无实物交割、高杠杆、对赌性质的“黄金交易”均属违法,严禁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2. 回归行业本源:企业需专注实物黄金珠宝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实体业务,杜绝虚拟交易与投机活动。
3. 强化内部管理:企业负责人及股东需承担首要责任,完善风控体系,加强业务法律审核与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4. 立即自查整改:全面审视自身业务,对擦边球、违规嫌疑业务立即停止并彻底整改。
协会强调,各企业需引以为戒,共同维护水贝黄金珠宝行业的声誉与市场环境,推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图片来源于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