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暴涨只是序幕?全球市场正上演一场"货币贬值"大戏
当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高位,当比特币在剧烈波动中依然保持20%的年度涨幅,当各国主权债券遭遇前所未有的抛售潮,我们不禁要问:全球金融市场究竟在经历什么?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
一场悄然而至的"货币贬值交易"
在金融市场表面波动的背后,一场针对跨资产的重新定价正在悄然进行。 "货币贬值交易"这一概念正在华尔街和全球金融中心被频繁提及。信奉这一理论的投资者正大规模撤离主权债券及其计价货币,因为他们担忧随着各国政府回避巨额债务负担甚至持续扩大债券发行,这些传统"安全资产"的价值将被长期侵蚀。
贝莱德公司澳大利亚前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Stephen Miller坦言,在他四十年的市场从业经历中,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从货币和国债转向替代资产的情况。 "美国国债不再是它们曾经看起来那样无可指责的安全港资产",Miller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投资者的心声。
全球"劣币"浪潮再现?
翻开历史长卷,"货币贬值"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尼禄皇帝和英国亨利八世时期,统治者们用廉价金属稀释金银币的成色。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货币改革堪称最混乱、最频繁的货币贬值案例。如今,许多人怀疑世界是否正在经历一个现代版本的"劣币"贬值浪潮。
从日本到欧洲,从英国到美国,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上演着相似的剧本: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刺激政策倾向引发日元和日本国债抛售;法国财政问题导致的政治动荡冲击欧元区债券;英国预算案让尚未从2022年特拉斯危机中恢复的债市再度风声鹤唳;而美国虽然美元近期反弹,但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减税政策已使美元经历了自19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跌势。
黄金与加密货币的"避风港"属性凸显
在这场"货币贬值"大戏中, 黄金和加密货币成为了最大赢家。今年以来黄金涨幅已逾50%,白银亦创下历史新高。尽管特朗普最新的关税威胁导致加密货币短线暴跌,但比特币年内依然上涨逾20%,价格屡创新高。
亿万富豪达里奥和肯·格里芬公开表示"黄金可能比美元更安全",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负责人警告美国国债可能失去避风港地位,知名作家Nassim Taleb更是指出不断膨胀的美国赤字正在埋下几乎不可避免的债务危机种子。
新加坡Blue Edge Advisors公司合伙人Calvin Yeoh直言:"当前全球不仅面临经济放缓导致的货币实际价值缩水,更遭遇政府稳定性恶化的双重困境。"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他近期持续增持黄金。
央行政策的两难困境
Eurizon SLJ Capital策略师指出,由于金融危机和疫情期间央行降息并大量购买债券,导致廉价资金泛滥, 各国政府已对赤字支出产生'依赖性'。他们甚至大胆预测:"若央行黄金储备与美元储备持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价可能触及8500美元。"
Andromeda Capital Management的Alberto Gallo则警告,随着债务上升和人口老龄化,"货币贬值进程"将会加速,因为政客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做法,而不是实施痛苦的紧缩政策。他认为各国央行可能会被卷入这场行动,最终导致"通胀根深蒂固、法定货币进一步贬值"。
美国的财政悖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 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持续加息之际,特朗普政府却通过减税政策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财政举措。美国政府问责局(GAO)警告称,到2050年,美国债务规模可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两倍。这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背道而驰,正在制造前所未有的市场混乱。
XTB Ltd.研究主管Kathleen Brooks的观察或许最能概括当前形势:"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可能表明数字资产在当前环境下正成为更值得信赖的价值来源。"她的言下之意是: 当传统"安全资产"不再安全,投资者只能转向那些能够抵御货币贬值风险的替代品。
这场"货币贬值"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黄金的暴涨可能只是序幕。在全球债务高企、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安全资产"。而这场重新定价的过程,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