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今正面临巨大的法律挑战。
今年5月底,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作出裁定,认为特朗普政府在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时超越了自己的权力。这一判决立即在华盛顿政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特朗普团队并未就此认输,而是将案件上诉至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8月,法院举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的投票结果让特朗普阵营失望透顶:11名法官中,7名支持维持原判,4名反对。这意味着上诉法院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依然违法,特朗普政府遭遇了两次败诉,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根据美国的司法程序,他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场官司远不止关税条文的解释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的经济利益规模庞大。
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前两级法院的判决,可能需要退还美国政府已经征收的关税的“半数”。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在他执政期间通过各种关税措施共征收了数千亿美元。如果按照贝森特所说的“半数”计算,退还金额可能达到上千亿美元。
贝森特形容这种后果为“可怕”,并非夸大其辞。退还关税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大的麻烦在于,如果败诉,美国政府可能面临一系列赔偿要求,包括利息、损失补偿等,额外费用可能远超退还关税本身。
在这种巨大的法律压力下,特朗普依然坚持将这一问题政治化。他多次强调,关税政策是其政府的“核心议程”,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特朗普认为,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传统的法律框架无法应对当前挑战。他警告,如果输掉这场官司,美国将毫无防御能力,国家经济和财政将陷入困境。
实际上,特朗普的这种“救国论”背后,也反映了他对司法独立的不满。他希望通过这一案件向最高法院传达一个信息: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法律纠纷,而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决策。他认为法官在裁决时应考虑国家利益,而不仅仅是死板的法律条文。
特朗普甚至考虑亲自出席最高法院的听证会,这在美国政治史上极为罕见。通常总统不会亲自出现在涉及自己政策合法性的案件中,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被解读为对司法独立的干预。特朗普认为,自己的出现能够为案件增加“分量”,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意识到,这个决定将对美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之所以对最高法院保持希望,部分原因是因为最高法院目前的保守派法官占据了6比3的绝对优势。这些法官中,有三位是特朗普任命的,包括戈萨奇、卡瓦诺和巴雷特。保守派法官通常倾向于支持行政部门的权力,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政策时。他们或许会认为,在面对国际贸易挑战时,总统应该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决策空间。
特朗普团队的策略也很明确:将关税政策包装成国家安全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他们希望保守派法官从“维护美国利益”的角度,支持总统的关税措施。
这场官司的结果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特朗普败诉,美国的贸易政策将面临重大调整,而其他国家可能从中获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主要目标。如果法院判定这些关税措施违法,中国企业或许能获得巨额退税,并在未来的贸易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欧盟、日本、韩国等其他贸易伙伴也密切关注这场官司的进展,认为自己可能在此案中找到突破口。
最高法院已经安排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双方律师将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激烈辩论:美国总统在关税政策方面究竟拥有多大权力?特朗普团队会强调总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特殊权力,而反对方则坚持国会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这场官司的最终判决不仅关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命运,也将为未来几十年的美国贸易政策定下基调。虽然特朗普在下级法院接连败诉,但最高法院的保守派法官优势仍然给了他一线希望。最终的关键,还是要看这些法官如何平衡法律条文与政治现实。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官司都将成为美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