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周一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被记者问到中美贸易问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公开表示:“中国正在支付55%的关税,而且如果中美不达成协议,中国11月1日起可能要支付155%的关税。”

对于155%的关税,各方都感到惊讶。要知道,这可是新一轮贸易战以来,特朗普发出的最高关税威胁!
对于特朗普的套路,人们并不陌生。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时,特朗普也是这样突然宣布加征关税,把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不过这次的比例比以往还要高,155%意味着什么?就是说一件100美元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时要交155美元的关税,这简直是要彻底阻断贸易。
特朗普还特别强调,“中国每年将向美国支付大量美元”,好像关税真的是由中国企业直接开支票给美国财政部一样。

其实各方早已作出预警,关税最后大部分都是要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的。但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放出这番狠话的同时,特朗普又说了些软话。
他告诉记者:“他相信中国会坐下来谈判并达成协议。”更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还淡化了台海风险,说“中国大陆不会动手”,并表示他“将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他认为中美最终会达成一项非常强有力的贸易协议”。
这就有意思了。一边挥舞着155%的关税大棒,一边又说相信能达成协议。这不就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吗?

细想之下就可以理解,特朗普这话不是说给中国听的,而是说给国内选民听的。毕竟美国中期选举就在2026年,特朗普得展现出对华强硬的姿态,但同时又不能让市场太恐慌。
说到具体谈判内容,特朗普早就划下了重点:稀土、芬太尼和大豆。
这三个议题可都不简单。稀土是战略资源,中国刚宣布了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芬太尼是美国的社会痛点,特朗普解决不了芬太尼问题,只能把脏水往我国身上泼;
大豆则是农业州选民的命脉,特朗普如果解决不好农产品出口问题,他在中期选举后有概率成为一位跛脚总统。

不过话说回来,11月1日这个时间点很微妙。那时候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刚结束,中美会晤也该有结果了。
特朗普这是把最后期限直接定在峰会结束后,明显是要给对方施加压力,并给对华加征关税留下回旋空间,方便美国随时妥协。
特朗普在与阿尔巴尼斯的谈话中还提到了一点,美国承诺将加快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
这事看似和中美贸易无关,实则别有用意。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从来都是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

想想看,特朗普一边用关税施压,一边用军事威慑,这才是特朗普的完整策略。而且拉上澳大利亚这样的地区盟友,更能给美国增添筹码。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的相关举措,完全无济于事。美国注定打不赢这场贸易战,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只会让自己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