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盟峰会于10月26日拉开帷幕。不过,在特朗普的“空军一号”抵达吉隆坡前,东南亚已提前感受到“特朗普冲击波”的震荡:
特朗普在今年4月投下的关税炸弹至今震感不断,其不仅让东盟国家陷入“经济依赖与战略自主”的两难抉择,越南与美国在关税谈判中率先达成妥协一事,也让东盟内部罅隙凸显。
特朗普对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关税施压,将如何影响后续地区经贸走向?经济深度绑定中美、同时强调独立自主的东盟,又将如何在巨人的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观察者网对话越南问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教授,解析越南及东盟面临的双重挑战与战略选择。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越南不可能百分百落实美国的要求”
观察者网:据越南官方近日消息,预计今年越南GDP能实现8%的增长,这一数字也是他们年初设定的目标。在全球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冲击的大背景下,是什么支撑了越南经济的高速增长?
赵卫华:越南的确提出了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但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总体而言,这和其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越南经济近20年都以中高速增长,特别是疫情过后,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5%-6%升到了7%-8%。在我看来,其经济增长加速,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
第一,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带来的产业转移。
其实,即使没有美国对华贸易和科技攻势,在经济规律自然作用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工成本上升,许多产业会自然向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只不过,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除自然经济规律外,又增添了外部推力。大批原本在华投资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将很多生产转到了越南——在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中,由于越南国内劳动力年轻且受教育水平较高,同时在制度、风俗和文化上与中国较为接近,因此中国企业相对来说更为适应越南的环境,从而使其得以承接了大部分从中国外移的产业。

越南月平均工资的柱状图(纵轴单位:千越南盾/月)。目前,越南的月平均工资约为7326000越南盾,约合300美元。图源:《中资企业在越南发展报告( 2023-2024 ) 》
第二,外国投资这几年蜂拥进入越南。
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以来,出于安全考虑,各国纷纷实施“中国+1”策略,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在市场上与中国连在一起,在越南投资既能最大限度享受中国市场的便利,又能确保企业的安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原本想在中国投资的企业选择投资越南,国内的不少西方和日韩的企业出于观望和防范的考虑也开始布局越南。这对驱动越南经济以更高速度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观察者网:说到贸易战,数月前有新闻报道称原本美越双方代表都谈好美国对越征收11%的关税,但是特朗普临时改了主意在社交媒体上称定了20%,越南人对此也很懵。事实是这样的吗?
赵卫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有一个10%的基本关税,像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对美国最友好的国家,是美国的盟国,其关税就是10%。可能越南和美国谈判时,美国人给出过11%或10%的承诺,而最后特朗普给出的20%这一数据,或是加上了10%的基本关税。
当然,特朗普公布20%对越关税消息时,不同的越南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感觉受到了特朗普的欺骗,有些人认为将关税从46%降至20%是一项外交成果。有观点认为像菲律宾这样的美国盟国,也只争取到19%的关税,而越南只比菲律宾高一个点,由于越南制造成本远低于美国,因此对美出口和整体经济影响不大。
观察者网:对美出口影响不大,但美国还要求越南对所有转口货物征收40%的关税,这对中越贸易会有什么影响?
赵卫华:对来自中国的所有产品征收40%的转口税是美国的要求,越南未必完全执行。
越南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其实整个东南亚也是如此——对出口量非常敏感。目前越南只看到美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按越南统计,2024年其对美出口1192亿美元(美国方面的统计数额稍大,为1250亿美元)。但按我国海关统计,中国对越南出口1500多亿美元,从越南进口970亿美元,计算下来,我国对越南商品的吸纳能力已相当于美国市场的82%多,且对越南商品的进口还在不断增加。越南不大可能为了美国利益得罪中国。
另外,虽然中国对越南有近600亿美元的顺差,但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较低,向越南出口的多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很多是中间品,这些中间品在越南加工后要出口到欧美。也就是说,中国的供应链是越南保持对欧美顺差的关键因素,没有中国的这些中间产品,越南不可能保持对美国的顺差。所以对越南而言,中国市场实际上应是远比美国市场重要。
另外,根据RCEP协议,很多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零关税(部分暂定税率3%),中国向它们出口的税率稍高但也很优惠。总体来看,RCEP协议利好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RCEP的税率是互惠的,如果越南对中国商品实行40%的税率,那它也将难以享受中国的优惠税率,其毫无疑问将损失惨重。
美国提要求时用的措辞是“贸易欺诈”,就字面意思来看,对中国商品的影响主要是那些贴牌商品。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后,个别中国企业将已在国内制造完备的商品出口到越南,在当地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后再转卖给欧美,40%的税率应是针对这种商品。今后部分中国企业绕道越南贴牌出口美国的道路可能难以为继。然而,无论如何,只要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商品符合原产地原则且手续合法,越南就没有任何理由对其征收40%的关税,这样做对越南没有任何好处。

越南广宁钙磷国际集装箱港口迎接货船进港。图源:越媒
观察者网:这是否也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中企将更多加工环节转移到越南?您前几个月到越南的一些工业园区调研过,有了解到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卫华:美国有一个界定,即50%的线,若某种商品50%以上的部件是中国生产的,就会视为原产地是中国。所以中国企业即使在越南生产,也可能面临这条规定。但我认为越南实施时会综合考虑自身利益,它很看重出口,但也需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因此我觉得它不可能百分百落实美国的要求。
这里可以以汽车为例,现在越南对所有美国商品是免税的,汽车也不例外。虽然越南取消了对汽车的高额关税,但购车者并没有感觉汽车价格便宜多少,因为越南在国内消费环节增设了40%的特别消费税。也就是说,越南又以其它方式堵住单方对美零关税带来的消极后果。
观察者网:记得您曾在一篇论文里提出,越南对中美实行“双向制衡”战略,即联合中国防美国“和平演变”,借美国平衡中国影响力。
赵卫华:对,我认为越南的这一战略不会改变。虽然越南受到美国巨大压力,但正如范平明所言,越南只有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利益,若稍微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关系失衡,损害自身利益。他的观点在现在仍然是适用的。现在中国是越南供应链上极其重要的一环,从整体而言,中国比美国对越南更为重要,越南不可能冒着与中国关系受损的风险迎合美国。
实际上,这次越南第一个向美国妥协,一是由越美贸易的脆弱性决定的,越南每年向美国出口约1200亿美元商品,但只从美国进口150亿美元,对美国市场形成了一边倒的依赖。二是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决策时都受既有经验影响,他们认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即使是中国这样的大国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时都没能占据优势,自己作为小国更是无法与美国对抗。也因此,这次谈判中,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基本都向美国妥协了。而中国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与美国打交道的方式,是他们在三四月份未料到的。
无论如何,越南作为中小国家,要发挥“竹子外交”特性,面对美国压力,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外交协商,借此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越南的损害。苏林最初也提出过双方零关税的方案,但特朗普不同意,现在越南对美国单独零关税,美国只给越南减少26%的关税点。但如前所述,越南通过对部分商品征收特别消费税,以另外一种方式弥补了单方面零关税带来的消极影响。
观察者网:越南市场对美国零关税,其国内哪些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
赵卫华:总体上,越南农业和美国农业结构不同,越南农业基本是热带农业,美国大豆等产品基本不会冲击越南国内农业市场;但工业制成品方面,像汽车业或其他电子行业,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这可能有利于越南的一些精英层,因为他们可以用到物美价廉的美国产品。但是对汽车等高消费品实施特别消费税后,越南国内部分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因为特别消费税本身就是在越南无力正面硬刚美国的前提下以另外一种方式迂回地化解风险的选择。
东盟的团结形象遭遇多重挑战
观察者网:越南是第一个冲过去跟特朗普谈判,也是最先跟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的东盟国家。东盟一直希望能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您是否了解东盟其他国家如何看待越南的这一行为?
赵卫华:东盟各国学者的态度较为一致,认为东盟各国作为小国,无法和中国相比,中国可以反制美国,但东盟各国不能,因为无法和美国抗衡,只能选择自保措施。
其实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以及柬埔寨首相洪马奈解决与美国贸易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东盟主要国家都没有对抗或反制美国单方面贸易霸凌的意志。像普拉博沃说印尼不打算反制报复美国,只想通过谈判解决。印尼是东盟第一大经济大国,都这样表态,更别说其他国家了。我认为东盟国家,无论是印尼、越南、泰国还是菲律宾,他们目前想要的其实是最大程度降低损害,而不是反制美国,因为反制可能招致特朗普更出格的报复。

特朗普资料图
观察者网:那从东盟角度来看,该如何应对美国对其内部各个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第47届东盟峰会于10月26日至28日举行,马来西亚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任期即将届满。您如何总结、评判过去一年东盟的表现?
赵卫华:过去一年对东盟而言充满挑战。原来东盟团结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很有成效,但2024年面对特朗普这个不按规则出牌、极端的单边主义者,东盟内部各国面对其单边贸易霸凌都没有反抗,而是竞相与美国妥协,这使得东盟一直以来形成的团结一致应对外部挑战的形象大打折扣。
另外,柬埔寨和泰国的军事冲突,也让人对东盟内部团结程度以及能否通过和平方式化解争端产生怀疑。
观察者网:对于泰国柬埔寨的冲突,我记得有张现场照片,后面坐着中美两个国家代表,前面左侧是柬埔寨总理洪玛奈,右侧是时任泰国代总理普坦·威乍耶猜,中间坐着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那时有很多人说这恰恰证明了东盟的内部协调能力。
赵卫华:马来西亚作为今年东盟轮值国,协调解决了内部冲突,从这个方面看可以说它是成功的。但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一个一体化组织,要建设共同体,在出现冲突苗头时却没能阻止,从这个层面看,东盟的团结受到挑战。若是一个有效的共同体或联盟,应该能在争议萌芽时就将其平息,而不是由其升级成军事冲突。

柬埔寨和泰国停火谈判现场法新社
观察者网:明白。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会出席这次东盟峰会,此前有新闻传出,他参加的前提是“排除中方参加泰柬和平协议签署仪式”。这某种程度上像是东盟处理中美关系时的一个缩影,美国的一些“任性”要求常让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在中美之间,东盟如何坚持独立自主?
赵卫华:老东盟5个国家建立东盟之初,是希望在美苏两大势力之间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要想完全独立,在国际社会日益相互依存的环境下不太可能,因为它总要牵扯到各方利益。东盟的策略是让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都成为其对话伙伴,通过大国相互制约维持特殊地位,这种情况下它难免要考虑大国的利益和想法,要在各大国之间搞平衡。特别是在美国推出“对等关税”、推行单边主义时,它难免会受到美国影响。
但让东盟完全按照美国意图行事也不可能,而且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也不会容忍美国左右东盟。东盟自己也明白,若成为美国工具,就难以和中国等其他大国相处。
观察者网:最后一个问题,菲律宾将担任2026年的东盟主席国,鉴于小马科斯政府过去几年的对华表现,这会给中国-东盟的关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赵卫华:中菲这几年在南海冲突不断,特别是在黄岩岛、仁爱礁发生一系列摩擦。所以菲律宾充当轮值主席国,肯定会对中国和东盟关系造成一些影响,比如在议程设置或方向引导上,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利于中国和东盟友好的动作或发出不利声音。
但是,东盟采取协商一致原则。菲律宾一个国家不可能左右中国和东盟发展的总方向,它可能会发出一些噪音,但东盟其他国家不会让菲律宾的意图得逞,即使它是主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