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私募基金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投资提供重要指导,关注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任子青 吴君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
受访私募认为,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市场新需求和新供给互相促进、以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线和抓手。全会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民生建设框架,标志着行业定位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与民生协同升级,后续地产调控政策将以稳为主。
全会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将成为未来五年重要的投资主线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方磊表示,全会提出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后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能是重要指标;公报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为“十五五”产业政策指明方向;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显示科技创新可能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和主要动力,科技领域蕴含中长期机会;此外,对内需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加大在需求端的发力力度并着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中期视角下消费的投资机会有望增加。
世诚投资表示,“十五五”承上启下,是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奋斗阶段。从投资层面看,全会公报对诸多工作重点的描述为投资提供了重要指导。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大战略下,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市场新需求和新供给相互促进、以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都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线和抓手。
明世伙伴基金FICC研究总监王伟称,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仍是当前政策的核心关切点。改革开放处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民生和安全方面,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包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国家安全屏障,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全会公报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于年底的经济发展和政策部署,方磊认为,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2%,目前来看,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性较大。“从公报来看,2026年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部分政策可能先行发力,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或是重要的政策观察窗口。”
王伟称,全会公报要求精准落实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举措。整体来看,在经历二、三季度经济数据小幅下滑后,政策落地速度逐渐加快。“鉴于前三季度GDP增速的良好基础,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标没有悬念。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因素,特别是四季度PPI的修复情况。”
紫阁投资表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2%,超过了年初设定值。不过,相对于上半年5.3%的增速,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四季度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压力。因此,市场期待后续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大促进经济企稳的力度。
睿亿投资基金经理兼研究总监耿耘称,政策完全可以为2026年的经济目标做好储备。考虑到政策出台到实际落地的时间差,他认为针对2026年经济增长的部分政策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台。
以新质生产力
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公报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方磊表示,上述两项分别为公报的第一项和第二项重要部署,表明“十五五”时期政策对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极高。本次公报表述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未来我国有望再造新的高技术产业。
王伟认为,相较于“十四五”规划,本次公报将科技创新相关的任务部署置于显著的战略高度,将产业体系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结合,通过科技创新重构产业竞争力并引领产业创新,通过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寇志伟也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放在了“十五五”规划当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
“当前激发我国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已经从简单的要素供给转变为生产力的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安全保障,也是我们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底气所在。”耿耘表示。
全会公报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对此,方磊认为,对比“十四五”规划,本次公报对内需和消费支持的表述更为具体,新增“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表述,删除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表述,说明政策更关注需求对供给的影响,将更加关注供需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公报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意味着政策可能会侧重于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未来5年,内需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有望较“十四五”时期增加。
在王伟看来,公报将扩大内需提升至战略基点,强调通过惠民生与促消费、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推动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体来看,政策将聚焦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大力提振消费并扩大有效投资,以夯实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
紫阁投资认为,内需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让老百姓“敢花钱”,从而促进内需发展。
王伟表示,对比“十四五”规划,本次全会公报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民生建设框架,标志着行业定位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与民生协同升级,其核心在于构建“好房子+保障房”的双轨供给体系,并通过城市更新、区域协调等政策工具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房地产关联行业众多,在内需拉动中仍有重要地位,未来房地产住房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进一步显现。
方磊认为,房地产相关表述出现在改善民生力度方面,表明当前政策端已经转变了将房地产作为经济主要发展动力的调控思路,后续地产调控政策将以稳为主。
耿耘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约14%,按照投资、新开工、销售的产业链顺序,预计房地产行业2026年依然存在下行压力,2027年可能企稳。
在军队现代化方面,公报明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王伟表示,这标志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攻坚冲刺阶段。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军队建设近期的核心工作,并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基础。“加快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仍将是资本市场关注军工行业的重要窗口,预计未来1~2年将看到更多先进装备的部署和服役。
在区域经济方面,公报提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方磊表示,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可能更注重和挖掘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引领能力,通过打造不同区域的不同优势和区域领头人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编辑:黄梅
校对:纪元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第三次涨价!老铺黄金多款饰品一夜涨20% 调价前现“抢购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