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活跃度正悄然攀升。在此轮行情中,中证500指数的表现较为亮眼,不仅以29.46%(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年内涨幅跑在一众主流宽基指数前列,估值修复态势也较为明显,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中证500指数之所以能有此成绩,底层逻辑离不开其特殊的行业布局,让指数乘上了政策支持、科技迭代等多重因素带来的红利快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雨琪)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活跃度正悄然攀升。沪指时隔十年重返4000点,两市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人工智能、芯片、创新药等题材板块年内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的态势,种种迹象都在向市场传达积极信号。
在此轮行情中,中证500指数的表现较为亮眼,不仅以29.46%(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年内涨幅跑在一众主流宽基指数前列,估值修复态势也较为明显,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中证500指数之所以能有此成绩,底层逻辑离不开其特殊的行业布局,让指数乘上了政策支持、科技迭代等多重因素带来的红利快车。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500指数作为中小盘的代表性指数,呈现出“传统与新兴并行、制造与科技协同”的鲜明特征。其成分股广泛覆盖国民经济多个关键领域,既包含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也高度聚焦于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电力设备等新兴成长板块。这种均衡且偏成长的行业结构,使该指数能够全面反映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尤为突出的是,中证500指数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布局深厚。从权重分布来看,科技板块中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硬科技行业占据较大比重(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这不仅与当前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自主可控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也为指数带来了可观的成长潜力和估值弹性。
总体而言,“传统+新兴”的行业结构,使得中证500指数既能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周期性机会,又能分享科技创新驱动的长期增长红利;而其对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偏爱”,则进一步强化了长期成长逻辑,为指数打开更高的盈利空间。
当前,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中证500指数的估值已逐渐回归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不过从长期来看,该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依旧存在。
一方面,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产业转型的扶持力度,来推动相关产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证500指数中不少企业正是这些政策红利的受益者,有望在产业升级浪潮中进一步提高业绩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国内AI、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企业正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中证500指数成分股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有望更加凸显,进一步为指数的长期上涨提供强劲动力。
在中证500指数备受市场青睐之余,中银证券中证500ETF联接基金凭借较为亮眼的成绩,成为投资者布局该指数的一大选择。据了解,该基金以不低于90%的基金资产用于投资中银证券中证500ETF,来实现对中证500指数的紧密跟踪,力求为投资者更为精准地捕捉指数的成长红利。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基金A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47.0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2.78%,超额收益已超14.3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