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料到,自己亲自任命的两名大法官竟然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面临巨大的法律挑战,甚至可能因此遭到叫停。随着“特朗普案”正式开审,特朗普在这个关键时刻决定不亲自旁听,他认为国家的命运可能就在这次裁决中一决高下。特朗普或许是想依靠自己亲手任命的大法官为自己撑腰,认为他们的支持可能会对他有利,但他没有预料到,自己任命的大法官竟然在最高法院的辩论中提出了质疑。
“特朗普案”已经交由美国最高法院裁决。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大规模征收“对等关税”的合法性展开了口头辩论。此次辩论长达两个半小时,结果出乎特朗普的预料。在辩论结束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遭遇了重大司法挫败。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直接指出了这一政策的核心问题:“政府以此法律征收来自任何国家的任何产品的关税,这一做法似乎并没有合适的依据。”他强调,关税本质上是“对美国民众征税”,而这种权力应属于国会。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遭到了他亲自任命的大法官戈萨奇和巴雷特的质疑。这两位大法官都认为,用“监管进口”这个词来赋予总统征收关税的权力站不住脚。目前,已有三名保守派大法官对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提出了合法性方面的关键质疑。

特朗普在面对这一局面时决定不亲自出席辩论,他表示“国家的存亡就看这一次的裁决”。他原本希望自己任命的三名保守派大法官能为自己提供支持。然而,若这些大法官转而反对他,案件的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其他三名自由派大法官几乎肯定会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此前,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的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的政策并未获得法律授权,无法实施如此大范围的关税措施。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面临着来自法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多重挑战。4月2日,特朗普推出了“对等关税”计划,打算对60多个贸易伙伴征收10%到41%不等的关税,但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
在法律层面,特朗普援引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面临司法质疑。根据这项法案,特朗普宣布美国处于“紧急状态”,但这一做法超出了总统的权限范围。值得注意的是,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47的微弱优势通过决议,要求取消支撑关税的“国家紧急状态”,其中五名共和党人投票支持取消该决议,显示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甚至连自己党内的部分成员都无法全力支持。
美国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其中6名是保守派。虽然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内任命了3名保守派大法官,算是他自己的“护身符”,但这一切并未使他稳操胜券。如果他亲自任命的大法官也反对他,那么案件的结果将非常不利。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并未为美国带来预期的经济成果。参议院的民主党报告指出,关税让美国家庭的年度开支增加了1500美元,此外,9月美国通胀率攀升至3%,创下去年5月以来的新高。而制造业并未按特朗普的预期回流美国,反而出现了四个月的工作岗位减少,总计流失了4.2万个工作机会。所有这些都为特朗普败诉提供了“硬伤”。
大法官们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仔细研究双方的论点,最终作出裁决。虽然最高法院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可能倾向支持特朗普,但最终的裁决仍充满悬念。如果特朗普败诉,政府可能需要退还部分已经征收的关税。巴雷特大法官曾指出,若裁定关税政策非法,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混乱。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法庭文件中警告,如果最高法院宣布关税无效,美国可能需要退还至少7500亿美元。此外,即使特朗普在最高法院获胜,他的关税政策依然面临政治上的重大挑战。参议院已经通过了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决议,尽管众议院可能会阻止这一决议通过,特朗普也表示将会否决,但这一切都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政治上已遭遇巨大的阻力。

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预计将在年底前公布。华尔街的金主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游说特朗普。无论最高法院最终如何裁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显然已经出现了疲态。即使他在法院获胜,关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关税大棒已经难以挥动,特朗普或许最终不得不调整他的关税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向中国及其他被加税的国家做出让步,尽管他可能会争取保住一些“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