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审视 Web3 之外的一般应用场景时,从大企业到小公司,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将 AI Agent 融入到日常运营中——销售、营销、财务、法律、IT、项目管理、物流、客户服务、工作流自动化——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领域。我们已经从人工手动处理数字、执行重复任务、填写 Excel 表格,过渡到拥有自主运作、24/7 在线的数字工作者(AI Agent)。这些 Agent 不仅更加高效,而且成本显著降低。Web2 公司愿意为 AI 驱动的销售和营销 Agent 支付 5 万到 20 万美元甚至更多。许多 Agent 提供商通过 SaaS 订阅模式或基于消费的模式(按代币使用量收费)运营高度盈利的业务。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算力
算力则是指通过某种计算设备或计算资源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与数据、算法协同构成数字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 Crypto 领域的算力则是指比特币莱特币等 POW 矿机的挖矿能力,算力背后代表的是真实的矿机产能。
算力市场大致是在最近十年才获得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早期的算力也就是代表在区块链网络挖掘和处理交易所使用的总计算能力,主要算力来自于比特币挖矿。不过,随着近几年 AI、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激增,因此出现了许多「AI+Web3」算力方向的项目,进一步推动了算力市场的扩张。所以算力 RAM 实际上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计算能力资产(如各类矿机的挖矿能力)转化为可以在区块链上交易和管理的代币/NFT 资产。
传统的算力分发模式主要是通过矿机销售或者云算力销售,这些算力作为链下资产,很难通过链上金融工具释放其金融价值,比如,市场一直缺乏大规模的链上算力借贷和算力交易产品,而这些都是矿工的刚需。同时,矿工获得挖矿收入后, 一般是存储在冷钱包或者在二级市场交易,少有矿工会把产出的 PoW 代币在链上的 DeFi 协议内继续释放更大的资产价值。
而算力 RAM 则不同,算力 RAM 天然在链上分发,挖矿收益也在链上流通,无论是算力资产本身还是算力产出的 PoW 代币都可以和链上金融工具无缝衔接,进而释放算力资产市场这个千亿美金市场的金融价值。
Sollong的算力 RAM的最终目标是将算力资源转化为数字资产,在将其代币化和映射上链的过程中诞生了算力 Token/NFT,要使得 Token/NFT 具释放金融价值,就需要引入 DeFi 的机制。DeFi 早已经发展多年,常见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唯一问题是将算力 RAM与成熟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的算力 RAM专业向的 DeFi,目前发展还比较早期。另外,在未来还可以将多种现有 DeFi 产品结合一些最新 DeFi 玩法,如算力 RAM借贷协议、基于算力 RAM的 Swap 协议、基于算力 RAM的 CDP 协议,基于算力 RAM的本息分离协议等,算力 RAM和 DeFi 的结合有助于释放算力 RAM本身的金融价值,同时,可以让算持有算力 RAM的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挖矿奖励,甚至还能参与到 DeFi 生态中,享受复合收益。
DeFi 的历程表明,正确的原语能释放前所未有的增长。在即将到来的 AI 原生经济中,Sollong正站在类似突破的临界点。通过定义并落地重视数据与对齐的新原语,我们可将 AI 开发从中心化工程转变为去中心化的社区驱动事业。这一旅程不乏挑战:需确保经济机制优先质量而非数量,并规避道德陷阱以防止数据激励损害隐私或公平。但方向已然清晰。LazAI 的 DAT 与 iDAO 等实践正开辟道路,将「与人类对齐的 AI」抽象理念转化为所有权与治理的具体机制。
正如早期 DeFi 通过实验性优化 TVL、流动性挖矿和治理,AI 经济也将迭代其新原语。未来,围绕数据价值衡量、公平奖励分配、AI 代理对齐与益处的辩论与创新必将涌现。本文仅触及可能推动 AI 民主化的激励模型之表层,期望激发开放讨论与深入研究:如何设计更多 AI 原生经济原语?可能产生哪些意外后果或机遇?通过广泛社区的参与,我们更可能构建一个不仅技术先进,且经济包容、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 AI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