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1日的凌晨时分,乌克兰的无人系统部队联合国防军,展开了一次针对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伊热夫斯克地区库波尔机电厂的精准打击。此次行动中,乌克兰军方的无人机成功进行了长达1300公里的远程袭击,突破了俄罗斯军队布设的多重防空网络,准确击中了预定目标。该机电厂是俄罗斯军事工业的核心企业之一,主要负责生产Tor和Osa防空系统以及Harpy攻击无人机,袭击导致其重要生产线损毁,随之而来的大火造成3人遇难,45人受伤,并导致工厂停产,给俄罗斯的军事物资供应链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一袭击行动彰显了乌克兰军方在无人机战术方面的显著升级。自2024年以来,乌克兰加快了其远程打击能力的发展,通过改装商业无人机来实施大规模的“蜂群”战术,以此突破敌方防线。在7月1日当天,尽管俄罗斯军方声称击落了60架乌克兰无人机,但依然无法阻止对其核心设施的毁灭性打击。乌克兰安全局认为,此次精准袭击大幅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潜力,破坏了其武器的生产链条。
此次事件也揭示了俄罗斯军事工业体系的脆弱性。库波尔机电厂遭受的袭击成为了过去三年来俄罗斯境内最严重的外来打击之一,该厂制造的高精度设备,比如自适应天线阵,曾被广泛应用于“伊斯坎德尔-K”导弹以及自杀式无人机中。分析认为,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对低成本且高机动性的无人机的拦截效果明显不足,尽管其电子战设备如“克拉苏哈-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无人机的正常飞行,但在面对大规模集群攻击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把发展国产远程无人机作为一项优先战略,力求减少对西方军事援助的依赖。此次行动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成功,还反映出战场态势的变化:乌克兰军队通过采用“不对称战术”来弥补自身在兵力上的劣势。而另一方面,尽管俄罗斯军方拥有Orlan-10等军用无人机,但在商用无人机的改装和战术创新上却显得滞后。
这次突袭不仅给俄罗斯的军事工业造成了重创,更昭示着无人机作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低成本且具备长航程的无人系统正在深刻地改变现代战争的法规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