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中国空军现代化发展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歼-20——这款全球顶尖的第五代隐身战机确实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然而,真正决定空军整体战斗力的,往往不是少数几款明星武器,而是那些能够大规模装备、可靠耐用且性价比极高的主力机型。而目前,中国空军最急需的,恰恰不是歼-20,而是性价比更高的——歼-10C。
歼-20毫无疑问是中国空军的王牌,其先进性能,使其在面对F-35、F-22等西方顶级战机时毫不逊色。然而,歼-20的缺点也很明显:造价高昂、维护复杂、生产速度有限。目前,歼-20在役数量大约300架,而美国仅五代机装备量已突破1000架。
现代空战并非单纯依靠几架隐身战机就能决定胜负,而是需要体系化作战。歼-20更适合执行"踹门"任务——利用隐身优势率先摧毁敌方防空系统,为后续战机打开通道。
但真正要维持制空权、执行对地打击、日常巡逻等任务,仍然需要大量高性价比、易于维护的中型战机。而这,正是歼-10C的强项。
歼-10C是歼-10系列的最新改进型,虽然不如歼-20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是中国空军目前最实用、最经济、最适合大规模装备的战机。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价比极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歼-10C的单机成本约为歼-20的1/3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同样的预算,空军可以装备更多的歼-10C,快速提升整体战斗力。在战时,战机的消耗速度极快,如果只依赖少量高端战机,一旦损失将难以补充。而歼-10C的生产线成熟,能够快速扩充数量,确保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2. 性能均衡,能胜任多种任务
歼-10C虽然不是隐身战机,但其航电系统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先进电子战系统和霹雳-15超视距导弹,空战能力不亚于F-16 Block 70等西方四代半战机。同时,它还能挂载制导武器,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是一款真正的多用途战机。
3. 维护便捷,出勤率高
歼-10C采用单发设计,维护难度远低于双发的歼-16或歼-20,这意味着它的出勤率更高,能够适应高强度作战需求。在实战中,战机的可用性往往比单纯的技术指标更重要——再先进的战机如果频繁趴窝,也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
现代空军的发展趋势是"高低搭配"——少量高端隐身战机(如歼-20)负责突破敌方防线,而大量四代半战机(如歼-10C、歼-16)负责后续的制空、对地打击等任务。美国空军的F-22+F-35+F-16/F-15EX组合,俄罗斯的苏-57+苏-35S组合,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对中国空军来说,歼-20固然重要,但如果要应对潜在的台海、南海等高强度冲突,仅靠少量隐身战机是远远不够的。歼-10C才是真正能快速形成规模优势、确保空军持续作战能力的核心装备。
目前,中国空军已装备数百架歼-10系列战机,但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战争需求,继续扩大歼-10C的产量,甚至发展更先进的改进型号(如换装WS-19发动机的歼-10D),才是更务实的选择。
在未来可能的高强度冲突中,歼-10C将与歼-20、歼-16等战机协同作战,共同捍卫中国的领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