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华盛顿,寒意渐浓,而白宫内的气氛或许更为肃杀。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出了一则引人瞩目的警告:如果最高法院裁定取消他的关税政策,美国将承担超过3万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已是他连续第二天就此议题发声,前一天他口中的数字还是“2万亿美元”。不到24小时,所谓“窟窿”凭空膨胀了万亿之巨,这种数字游戏的背后,透出的是一位自诩为“交易大师”的总统罕见的焦虑和紧迫感。

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本月早些时候那场备受瞩目的听证会。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前聚集了媒体和公众,大法官们就总统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全球征收广泛关税的合法性展开激烈辩论。从《华尔街日报》到CNN,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报道都用了“怀疑”、“质疑”来形容法官们的态度,即便是特朗普本人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也并未对行政部门的权力扩张表现出无条件的支持。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直接将其称为“税”,并触及了敏感的“重大问题原则”——即涉及重大经济政治影响的行动,必须要有国会的明确授权。大法官巴雷特紧盯法律文本,戈萨奇担忧三权分立被侵蚀,卡瓦诺追问历史先例的适用性。这场听证会的气氛,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堪称“雪上加霜”。
关税政策,早已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议程的“基石”与“硬筹码”。他不仅视其为国库收入的来源——据其宣称能带来“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用于偿还国债甚至向民众发放“分红”;更将其作为外交谈判中的“大棒”,逼迫欧盟、日本、韩国等伙伴在贸易协议中做出巨额投资承诺。然而,这座大厦的根基正面临司法体系的严峻考验。案件的原告并非大国,而是两家苦关税久矣的美国中小企业:一家教育玩具公司和一家葡萄酒烈酒进口商。持续数年的关税让它们的进口成本飙升,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最终选择诉诸法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在8月裁定总统无权实施此类广泛关税,如今战火烧至最高院,其判决将直接重塑美国总统的贸易权力版图。
那么,特朗普口中动辄数万亿美元的“损失”从何而来? 这或许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公关”。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从2月4日至9月23日,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关税约为890亿美元。即便算上财政部公布的前三季度所有关税收入,总额也仅为1950亿美元。这与2万亿、3万亿的天文数字相去甚远。显然,特朗普是将那些依靠“关税大棒”恐吓而来的、尚在纸面上的“未来投资承诺”,全部折算成了所谓的“预期损失”。一旦关税武器被最高法院判定为非法,这些空中楼阁般的协议可能失效,在特朗普的逻辑里,这就成了美国的“损失”。这种算法不仅牵强,更暴露了其“关税筹码”本质上的脆弱性——一种建立在胁迫与空头支票之上的虚假繁荣。

特朗普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关税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最高法院听证会前,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中,民主党人以超预期优势获胜。出口民调显示,选民对经济现状普遍不满。这无疑是对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一次公开警示。而民调也显示,近六成美国民众认为加征关税损害经济,并要政府为通胀承担相当大责任。英国《卫报》描绘的场景更为直观:“货架空空,物价上涨”。从北卡罗来纳州为婴儿奶粉和染发剂涨价发愁的哈里斯,到宾夕法尼亚州买不到实惠轮胎的米歇尔,再到佛罗里达州经历“最糟糕一年”的乌尔默,关税的成本最终大部分转嫁给了美国普通家庭。标普全球的分析预计,到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将给全球企业带来超1.2万亿美元损失,其中约三分之二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与他“让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生活费用”的承诺,形成了尖锐的讽刺对比。
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用“糖衣炮弹”来抵消关税的负面影响。他于9日宣布,计划利用关税收入向大多数美国民众发放至少2000美元的“分红”。然而,这套说辞连自己的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未能完全认同,贝森特随即强调此事需国会立法,且所谓“分红”形式未定,两人甚至“尚未沟通”。税务政策专家估算,若实施,该计划可能耗费3000亿至5130亿美元,远超已知的关税收入。这更像是一个在政治压力下,为争取民意而仓促抛出的愿景,缺乏扎实的财政基础。
现在,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身上。特朗普的连续喊话,无疑是希望用夸张的“灾难论”影响司法独立判断,逼其妥协。判决可能走向三种路径:一是大幅限缩总统权力,要求其未来寻求国会授权,这是对三权分立最彻底的回归;二是技术性折中,承认有限紧急权力但否定其作为普遍征税工具;三是小概率地维持政府立场。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已超越单纯的法律争议,成为一场关于美国宪法分权原则、总统职权边界以及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未来的重大博弈。

对于特朗普而言,关税政策是他“美国优先”理念的核心体现,是他展现强人领导力的标志。他输不起的,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其整个政治叙事的基石。然而,司法机构的质疑、民众的真实痛苦、盟友的被迫妥协,都在不断侵蚀着这座大厦的稳定性。他用夸大其词的“3万亿损失”向最高法院施压,恰恰暴露了其立场的内在虚弱。这场官司,是特朗普“虚惊一场”,还是其政治豪赌的“满盘皆输”?最高法院的判决槌落下之时,答案自会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试图用一把“关税万能钥匙”解开所有复杂国际国内问题的锁,最终可能只会把钥匙拧断在锁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