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相继宣布暂停加征24%的关税。表面上看,这是贸易战的缓和信号,但深挖下去,更像是特朗普想借此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更大规模的贸易战略。
经过多番博弈后,美国为何在最后一刻决定与中方休战?
一方面,特朗普发现,只要把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就能像割韭菜一样收割全球市场。过去几个月的贸易谈判已经证明,除了中国,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扛住美国的关税大棒。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下纷纷让步。
【中美宣布暂停加征24%关税】
另一方面,90天的暂停期,恰好给了特朗普时间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完成贸易谈判。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美国与欧盟、日本、韩国等都签完"城下之盟"后,再调转枪口对付中国,届时中国将面临被孤立的风险。
就在特朗普自鸣得意地以为可以各个击破时,一通来自巴西的电话彻底打乱了华盛顿的算盘。
中方应约与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长达一个小时。这场对话不仅是礼节性交谈,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拉美最大经济体在当前复杂国际格局中的一次重要战略协同。
这次电话会谈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巴西和中国正变得更加团结,尤其是在面对美国施压时。双方一致认为,各国应联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特朗普签下暂停关税行政令背后有更大打算】
特朗普政府挥舞着50%的关税大棒,巴西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走上了一条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合作的道路,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通过经济手段来施压其他国家,以换取有利的谈判筹码。然而,这种策略在巴西这里彻底失灵了。
那么,巴西为什么如此有底气硬扛美国关税政策?
秘密就藏在巴西的贸易结构里。美国虽然对巴西祭出50%关税,但实际执行中,民航客机、石油、矿石等关键商品获得豁免,这些商品占巴西对美出口的44.6%。算下来,真正受影响的商品有限。
最关键的是,就在美国关税生效的当口,中国车企加速在巴西本地化布局,直接带动巴西电动汽车市场同比暴涨88.8%。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西方不亮东方亮"——美国关上一扇门,中国帮着开了一扇全景天窗!
【巴西领导人卢拉与中方通话】
巴西财政部长私下透露:"我们算过账,和中国加深合作带来的收益,完全能抵消美国关税造成的损失。"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中国连续14年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现在连巴西的牛肉、大豆、铁矿砂都在加速"向东看",美国关税?不过是加速这个进程的催化剂罢了。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与巴西深化合作,尤其是经贸领域的进一步融合,无疑撬动了国际贸易格局的支点。两国的互动显示出一种合力效应:一方面,巴西可以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技术,进一步激活自身的经济潜力;另一方面,中国则可以通过与巴西的合作,加强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
最让华盛顿夜不能寐的是,巴西用实际行动证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没能让金砖国家屈服,反而让它们抱得更紧了。当美国商务部的官员们还在盘算着如何"分而治之"时,中巴两国已经在商讨如何联手改写国际贸易规则了。
【美国关税威胁加速金砖国家合作】
更重要的是,巴西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能成为其他金砖国家的榜样。比如印度。实际上,应对美国,莫迪政府手里的牌不少。印度手握美国急需的仿制药、IT服务等王牌产品,本土制造能力在中企投资下快速提升。
看看巴西的“作业本”,印度就知道该怎么答题了:首先,用市场换技术,巴西用电动车市场吸引中国车企建厂,印度完全可以复制这个剧本。其次,学巴西同时与中、欧、东盟深化合作,让美国关税大棒找不到着力点。
【卢拉的做法为印度打了个样】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商工部近期突然放宽了对中国投资的审查标准。这番举动背后,恐怕藏着莫迪政府从巴西案例中悟出的真谛: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能帮助扛住美国压力的,恰恰是那个总被西方妖魔化的东方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