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来自大洋彼岸的关税令,让瑞士价值62.5亿美元的洛克希德·马丁F-35A战斗机采购案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8月1日——恰逢瑞士国庆日——宣布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高达39%的关税,此举不仅打乱了瑞士首都伯尔尼的外交算盘,也瞬间点燃了国内早已存在的反对情绪,要求重新审视这笔巨额军购的呼声从左翼到右翼不绝于耳。
关税突袭:悬而未决的军购案再起波澜
特朗普政府旨在缩小对瑞士贸易逆差的关税政策,为那些曾一度被压制的批评声音注入了新的能量。自由民主党的外交政策发言人汉斯-彼得·波特曼(Hans-Peter Portmann)公开敦促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应认真权衡暂停后续交付,转而寻求欧洲制造的替代机型。
“在当前局势下,我们不能再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波特曼在接受当地媒体《Blick》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要么接受损失并取消合同,要么就只接收已经付款的部分,停止后续从美国的交付批次,用从欧洲采购的装备来填补我们的防务缺口。”
这番言论清晰地揭示了瑞士政界面临的棘手抉择:是忍痛割肉,还是及时止损?
由来已久的政治纷争
事实上,关于是否购买F-35的辩论在瑞士政坛已持续数年,堪称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拉锯战。
惊险过关的全民公投:早在2020年9月27日,瑞士选民就以 50.1% 的微弱多数,勉强批准了空军采购新一代战斗机的计划。
艰难的机型选择:2021年7月,瑞士政府在达索“阵风”、波音F/A-18“超级大黄蜂”和欧洲“台风”战斗机等一众强劲对手中,最终选定F-35A,用以取代其现役的F/A-18C/D“大黄蜂”和老旧的F-5“虎式”战斗机。
然而,这一选择立刻引发了强烈的政治反弹。2022年初,社会党、绿党以及“无军队的瑞士”(GSsA)等组织发起请愿,成功征集超过10万个签名,要求就该采购案举行全民公投。反对者认为,这款昂贵的隐形战机对瑞士的防御需求而言并非必需品,且可能侵蚀其军事中立的国策。
尽管如此,联邦委员会以确保价格和交付档期为由,抢在公投举行前于2022年9月签署了合同,国会随后也批准了这笔采购, фактически终结了公投的努力。
旧火重燃:贸易摩擦下的多重考量
如今,美国的关税大棒让反对派的论据显得更具说服力。左翼政党在2025年6月就曾警告,该项目可能产生高达13亿美元的额外成本。绿党议员巴尔塔萨·格莱特利(Balthasar Glättli)指出,美国的价格保证仅仅是与美国空军的采购价看齐,这意味着对进口零部件征收的关税仍可能推高瑞士的最终采购成本。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阻止F-35联盟”的组织再次发起请愿,敦促政府立即停止购买新的美国战机,并已收集了超过42,500个签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成取消合同。瑞士人民党的安全事务发言人沃纳·萨尔兹曼(Werner Salzmann)警告称,取消订单是“绝对草率”的行为,反而可能加剧贸易逆差,招致美国进一步的关税报复。他坚称:“这是唯一的第五代战斗机,其他欧洲国家也同样依赖它。”
尽管政坛硝烟再起,瑞士的采购工作仍在继续。2025年8月5日至7日,国家军备总监乌尔斯·洛赫(Urs Loher)访问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工厂,就“抵消贸易义务”等技术细节进行磋商,显示出官方仍在按计划推进项目。
连锁反应:超越军购的深远影响
关税的冲击波已经迅速扩散到航空业。2025年8月8日,瑞士飞机制造商皮拉图斯(Pilatus) 宣布,由于关税导致其产品面临“显著的竞争劣势”,已暂停向美国交付其PC-12和PC-24公务机。美国市场占据了这两款机型年产量的约40%,是该公司至关重要的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瑞士的商品贸易逆差为380亿美元,而在2025年上半年已激增至近480亿美元。特朗普指责伯尔尼在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上做得太少。
更值得关注的是,瑞士的困境并非孤例。贸易摩擦正在促使全球多国重新思考对美国国防设备的依赖:印度:新德里官员在8月8日表示,与华盛顿的关税争端促使其对一系列采购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就在几天前,印度刚刚正式排除了购买F-35的可能性,转而倾向于依据其 “印度制造” 和自力更生政策进行联合开发与本土生产。
西班牙:据《国家报》8月6日报道,马德里已暂停与美国的F-35采购谈判,明确表示将优先考虑 欧洲防务项目,实际上已经排除了购买这款美国战机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引发一场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不仅扰乱了盟友间的正常贸易,更可能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主导地位,促使各国加速构建更为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瑞士的F-35军购案将何去何从,已不仅仅是其国内的政治议题,更成为这盘国际博弈大棋局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