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规模增长但份额下滑,ETF规模则创新高。专家建议,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可以布局科技赛道权益类基金,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选择宽基指数基金或持有货币基金等待观望。
“中基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较6月末的34.39万亿元增加0.69万亿元,增幅为2.01%。这已经是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月度第10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并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尖沣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阮军说,公募基金已经逐渐成为投资者最便捷的投资方式,市场更加成熟,赛道更加细分,未来规模还将继续扩大。“老百姓未来财富在往资本市场或者往全市场中转移的过程中,公募基金是能让投资者更方便、更简洁的投资手法。随着这两年公募基金相对比较成熟,从原来的比较全面、广泛,已经逐步变成了各有细分、各有专业的投资方案。而且从今年7月份以来,A股市场涨幅较大,我们觉得未来公募基金规模还会有可能进一步扩张。”
分类型来看,今年7月,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规模分别增长1925.94亿元和1385.56亿元。而这两类基金的份额却在7月出现下降。7月底,股票基金的总份额约为3.44万亿份,与6月底的3.45万亿份相比下降114.65亿份。而混合基金的总份额则从6月底的3.04万亿份降到7月底的3.00万亿份,下降370.59亿份。阮军说,这意味着,随着市场回暖和基金收益上行,一些回本或减亏的投资者正在赎回权益类产品。
阮军介绍:“经过了2023年、2024年这两年的大跌以后,其实被公募基金套牢的(投资者)有好多,随着这一段时间A股的回暖,好多公募基金已经逐步回本了。作为普通投资人,回本了以后,他可能立马就先把它赎回。”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票型基金份额下降的同时,更多资金进入了ETF中。截至8月25日,全市场1188只权益类ETF(含股票ETF和跨境ETF,不含联接基金)总规模达41170.9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人士桂浩明说,指数投资正在被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这也表明了投资者对当前的资本市场还是非常认可的,虽然他的投资形式不一定再像过去那样买卖操作股票型基金,但是可能通过购买ETF这种形式来参与。之所以现在ETF的认购会比较积极,也说明指数化投资这样一种新型投资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桂浩明建议,下一步,投资者如果对市场没有太多研究,可以选择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如果觉得应该更加谨慎,也可以暂时把资金放在货币基金中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