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表示,要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激发各类攻关主体的活力动力。
陈吉宁指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勇当尖兵。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突围,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陈吉宁进一步指出,创新科技攻关模式,深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大力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
已落地26只子基金,其中集成电路领域5只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分别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2024年,上海正式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截至目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成功落地两批子基金。根据上海国投先导基金此前发布的公示公告,已落地的两批子基金共26只,包括5只集成电路基金、13只生物医药基金、8只人工智能基金。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5只基金分别聚源先导集成电路投资基金(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元禾璞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有限合伙)、上海新微慧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尚颀旗舰二期基金(有限合伙)和上海先导国策兴融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应的管理机构分别为中芯聚源、元禾璞华、新微资本、尚颀资本和国策投资。目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三批子基金遴选已正式启动。
5月20日,国投先导集成电路母基金与新微资本正式签约,参与上海新微慧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设立,这是集成电路母基金第一支完成设立的市场化子基金。该基金将助力上海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策略布局,重点强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技术孵化与产业化加速能力。
6月27日,上海元禾璞华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完成设立。据“上海国投先导基金”介绍,该基金是元禾璞华首次在上海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将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投资机会,同时携手上海半导体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生态。
此外,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母基金还与中芯聚源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参与聚源启芯创业投资(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新设。该基金将依托中芯聚源的“产业资源 + 资本赋能”的协同创新体系,联动中芯国际、拓荆科技、韦尔股份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重点强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技术孵化与产业化加速能力,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迈向国际前沿。
近年来,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增长,2024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从2023年的1.6万亿增长至1.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再次稳步壮大,同比增长9.1%,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3%,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7%,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