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2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高调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巨大的”贸易协议。
15%的关税闸门已然落下,而日本则承诺向美国注入55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特朗普甚至宣称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这纸协议像一记重拳,砸向了本已风雨飘摇的东京政坛核心。
东京方面对这份协议的表态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矛盾。一名日本政府人员对外透露,协议是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顽强谈判的结果”,并称之为“很好的成果”,能“大幅减轻日本民众的不安感”。然而,在这看似积极的官方表态背后,另一名政府人员却谨慎地指出:“需要密切关注日本产业界对15%这个数字的看法。”显然,15%的关税闸门一旦开启,对日本汽车、卡车、大米等关键出口产业将形成猛烈冲击,产业界的忧虑暗流已在平静的表象下悄然涌动。
协议要求日本“开放其市场进行贸易”,涵盖了汽车、卡车、大米及其他农产品和商品。这个范围之广,几乎触及日本经济命脉。特朗普声称这将“创造数十万个(美国)就业岗位”,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15%的关税壁垒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急剧压缩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削弱。当协议细节穿透迷雾,日本产业界的反弹几乎可以预见。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放,更像是一场被迫让渡核心利益的“投降”。
石破茂(资料图)
贸易协议引发的震荡还未平息,日本国内的政治风暴却已骤然升级。共同社7月22日发布的民调结果犹如一颗炸弹:石破茂内阁支持率暴跌至历史冰点22.9%,不支持率则飙升至惊人的65.8%。数据触目惊心,清楚揭示了民众对当前执政联盟的强烈不满。政治评论员指出,这份贸易协议在此时曝光,无异于向石破内阁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山雨欲来风满楼。7月23日,石破茂紧急召集前首相麻生太郎(自民党最高顾问)、菅义伟(自民党副总裁)及岸田文雄举行闭门会谈。外界普遍猜测,会谈的核心正是石破茂岌岌可危的去留问题。虽然石破茂在会谈后面对媒体镜头,斩钉截铁地声称日本媒体关于其辞职的报道“全都没有事实依据”,并重申自己将“留任,继续执政”,但《每日新闻》等主流媒体言之凿凿的“石破茂决定辞职以承担执政联盟参议院选举失利的责任,将于8月底前宣布”的报道,让他的坚决表态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石破茂(资料图)
前国会议员小池政就的冷静分析,道破了石破茂面临的残酷现实:“自民党内的派阀势力已经削弱...很难出现真正的‘分裂’。”但他同时点明,执政党在国会距离过半数仅差几个席位,未来的国政运营将“更趋艰难”,依赖其他政党合作已成必然。尽管小池认为在野党暂时缺乏合力迫使石破立即下台的实力,但石破内阁的执政根基已被严重掏空,下台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这份突然落地的美日贸易协议,像一柄双刃剑,既刺向了日本的经济神经,也捅破了日本政坛的脓包。特朗普宣称的“巨大协议”背后,是日本被迫接受的15%关税重负和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短期内的“投降”姿态暴露无遗。而这份协议对深陷支持率泥潭(22.9%)的石破茂内阁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加速了其政治生命的倒计时。
石破茂(资料图)
石破茂虽在7月23日与麻生太郎、菅义伟等人会谈后强撑“留任”,但政治现实冰冷而残酷。前议员小池政就的洞见揭示了石破的困境:自民党内虽难分裂,但执政联盟惨败后,国会运作如履薄冰,必须“采取与其他政党合作的方式”。贸易协议的阴影笼罩下,日本产业界对15%关税的无声抗议终将汇成巨浪,反噬本就摇摇欲坠的石破政权。
在贸易压力与政治风暴的双重绞杀下,石破茂“留任”的宣言显得如此无力。协议签字笔落下的那一刻,不仅锁定了日本对美经贸的被动局面,更可能为石破茂的首相生涯画上了休止符。日本正站在一个内外交困的十字路口——对美经济妥协的苦果尚未消化,国内政治格局裂变的尘埃也远未落定。唯一清晰的是,那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石破时代”,恐怕未及真正展开,便已仓促写下了终章。风雨飘摇的相位之上,石破茂的身影正变得愈发模糊。